同一疾病复诊免挂号费?跨科室就诊是否适用?预约流程怎么走?……
11月1日起,福建省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全面实施“一号管一流程”门诊挂号新政。

如今半个多月过去,这项旨在简化就医流程、减轻患者负担的举措,究竟带来了哪些改变?记者走访多家医院,为你梳理新政红利与实操要点。
0元复诊挂号,快速操作享福利
近日,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儿科,市民陈先生拿着孩子的肺部检查报告,顺利找到其他医生复诊时,真切感受到了新政的便利:“孩子做检查后换医生看报告,居然不用重新挂号,太贴心了!”
此前,陈先生的孩子因怀疑肺炎就诊,儿科主任医师林海开具了肺部检查单,并特意告知他:“就算我下班了,你拿着报告找其他儿科医生看,都算同一病程,免挂号费。”这份提前告知的安心,让陈先生少了后顾之忧。
同样享受到福利的还有市民李女士。前些天下午,她领着上午滴完散瞳药水的孩子,来到福建省级机关医院眼科复诊。
眼科副主任医师、福建卫生报健康大使林泰南刷过医保卡后,电脑屏幕立刻弹出复诊提示框,快速翻阅病历确认后,他点击“门诊续诊号”并告知李女士:“现在有新政支持,这次复诊不收取挂号费了。”突如其来的惊喜,让李女士连连点赞。

作为医院门诊部主任,林泰南表示,医院在10月就完成了全院电脑收费系统升级,为新政落地铺路。
“其实新政推行前,遇到患者拿报告复诊,我们一般都会免费解读。”林泰南补充道,而此前没有明文规定时,收费系统是“挂号即计费”,诊察费与挂号直接挂钩,若患者需要开药,还是得重新挂号。如今有了政策依据和系统支撑,复诊患者免挂号开药的流程得以实现。
复诊可以随意插队吗?
新政初行,不少患者对复诊流程感到困惑。福州的林女士攥着刚拿到的报告单,在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内科诊室外徘徊良久:“不是拿了报告能直接找医生吗?看大家都在排队,实在不好意思插队。”
咨询导诊台的护士后她才知晓,复诊看报告虽免挂号费,但仍需走预约流程,与普通号患者共同候诊。
“我们儿科呼吸道疾病患儿经常需要做检查,我们一般会采取‘隔三插一’模式,在三个初诊号中穿插一个现场预约的复诊号患者,力求平衡两类患者需求。”林海表示,得益于预约制的推行,新政实施后整体就诊秩序井然,诊疗工作未受明显影响。
记者了解到,目前各医院复诊预约方式多样,除现场预约或加号外,患者还可自行通过小程序、线下窗口、电话预约。
▲省立医院候诊区
这些认知误区要避开!
由于新政推出不久,一些患者对政策规定仍存在认知误区:有人以为挂一个号能当天看遍所有科室,有人觉得和既往疾病相关的复诊都不用挂号,其实这些理解都不准确。
省立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魏永宝告诉记者,“一号管一流程”有明确界定:患者一次就医从挂号、就诊、检查检验到取药,原则上只挂一次号。
若检查结果无法当天回报,携检查报告在同一疾病至同一院区、同一科室、同一级别或下一级别医师处回诊,可免二次诊察费。
该政策还有时间限制,要视具体病情而定,且不适用于跨科室就诊。
作为“先诊疗后付费”后的又一惠民举措,该政策的核心是让“挂号费跟着诊疗流程走,而非跟着就诊次数走”。目前全省二级以上医院已完成系统升级,便民红利持续释放。
不过,这场关乎千万患者的挂号变革要想真正落地见效,既需制度持续完善,更需应对医护操作习惯与患者认知层面的双重挑战。
唯有避开“一次挂号管短期所有就诊”的误区,减少不必要的纠纷,才能让患者真正享受到便捷、规范的就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