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愿
什么因素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如何有效预防和应对青少年各类心理问题?11月5日,记者采访了河南心能量心理咨询有限公司心理咨询师王文光。
“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心理健康问题并非单一存在,而是像一张细密的网。”王文光介绍,常见的问题主要有五大类:情绪问题、行为问题、人际关系问题、自我认同问题、压力适应问题。
情绪问题是青少年比较常见的问题,这个时期的孩子情绪容易出现波动,有时因为一点小事就会变得焦虑不安。“比如在升学的关键时期,小考成绩不理想会影响孩子心理。”王文光说。
行为问题,比如有些孩子有强迫症,每做一件事就反复洗手;有些孩子表现为多动、注意力不集中,或者出现短暂性的抽动行为……
“青春期的孩子有强烈的社交需求,但可能因为与父母沟通不顺畅、在同伴之间受到排斥等,而出现自卑、敏感等问题。”王文光表示。
除了升学、竞争等带来的压力,情绪问题、行为问题、人际关系问题、自我认同问题都会转化为压力适应问题。如果得不到纾解,就会转化为其他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家长是孩子第一任也是终身的老师,需要投身到养育孩子的事业中。
“不跟你说了,说了你也不懂。”很多孩子会这样对家长说。王文光介绍,在他的咨询案例中,很多家庭都存在这样的亲子沟通障碍。他建议,家长要学会与孩子沟通,少讲大道理,多关注孩子内心的真实需求,多一些公平交流的机会,让孩子从情绪上慢慢接受,才能走进孩子内心,从而解决问题。
王文光说,要多鼓励孩子参加体育运动,运动不仅能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缓解学业上的压力,还具备一定的社交属性,孩子之间可以通过相同的运动爱好建立起友谊。
在学校教育中,如何更好地预防、识别和尽早干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王文光建议,一方面,学校要丰富课程设计,充分发挥体育、艺术、劳动教育的强心、润心、健心功能;另一方面,举办各类校园活动,如趣味运动会、校园歌手大赛等,推动学生、家长、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另外,青少年出现焦虑、抑郁等问题,可以先在学校内的心理咨询室进行评估干预。如果学校心理健康老师介入无法缓解,应及时到专业的医疗机构就诊评估。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家长在孩子出现焦虑、抑郁时也会受到影响而焦虑、抑郁,必要时可以同步评估是否需要系统的家庭治疗,针对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