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闻记者 朱晓冲 滨州报道
“以前担心村里着火、汛期积水没辙,现在应急物资就在家门口,志愿者随时能响应,心里踏实多了!”滨州市沾化区下洼镇卢家村村民的感慨,道出了当地基层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带来的安全感。近日,2025年“新征程上看应急”网评引导活动采访团来到山东滨州,滨州市沾化区下河乡和下洼镇卢家村聚焦乡村应急“最后一公里”的痛点,以精准布局、资源整合、智慧赋能构建起覆盖村、镇两级的应急物资储备网络,让应急保障从“被动等待”变为“主动守护”,为基层治理筑牢安全底板。
在下河乡应急综合服务保障中心的物资储备库内,防汛沙袋、破拆工具、急救药品等12846件救援物资分类码放整齐,电子标签实时显示物资库存和存放位置。“我们投资1000万元建成这个中心,整合了应急救援站、物资储备库等五大功能区,就是要让物资储备有‘主阵地’。”下河乡党委书记李冰告诉记者,他们按照“1+3+N”布局,在3个社区建成应急救援站,27个村设立救援点,配套建设28处消防栓、1处消防水鹤和10处应急避难场所,实现全乡1.8万群众应急物资保障全覆盖。
针对乡村应急“缺人、缺钱、缺装备”的普遍难题,下河乡创新“以合聚力”模式,整合政府、派出所、卫生院、网格员等力量,组建30人的乡级应急救援队和27支10人村级分队。通过建立应急物资、救援力量、风险隐患“三张清单”,实行“平时值守+战时调度”机制,确保应急物资“拿得出、调得快、用得稳”。去年汛期,该乡借助“下千户和万家”大数据平台精准定位受困群众,10分钟内调配冲锋舟、救生衣等物资抵达现场,成功转移群众23人。
在更贴近群众的村级层面,下洼镇卢家村的应急物资储备库走出了“小巧灵活、精准高效”的路子。这个建筑面积160余平方米的储备库,存放着63种1705件应急物资,覆盖防汛、防火、医疗等场景,服务周边13个行政村1.1万群众和1.91万亩冬枣园。“我们实行村支书兼任站长负责制,组建 10 人应急队伍,24 小时值班值守。” 卢家村党支部书记卢守国说,依托与上级应急部门的联动机制,储备库实现了“1 分钟响应、5分钟到场、10 分钟处置”,去年秋冬防火季累计处置初期火情7起,为果农挽回损失超百万元。
智慧赋能让基层应急物资储备更具效率。下河乡在储备体系中融入5G技术,配备高清布控球、单兵设备和31台移动传输终端,137名网格员可通过手机APP实时上报隐患、调度物资。卢家村则通过常态化培训演练,让村民熟练掌握灭火器使用、伤口包扎等技能,去年开展“体验式”应急培训4场,覆盖群众500余人次。两地还通过修订专项应急预案、完善联动机制,将物资储备与风险防控、应急处置紧密衔接,形成“储备—调度—处置”闭环。
从乡级“综合体”到村级“前沿哨”,滨州的基层应急物资储备实践,破解了传统乡村应急保障“看得见、调不动”“有物资、不会用”的难题。通过整合资源、下沉力量、智慧升级,当地将应急物资储备的“最后一公里”转化为群众安全感的“零距离”,为新征程上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