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福清市渔溪镇归国华侨联合会获悉,福清籍印尼著名侨领、华裔企业家,被誉为印尼“纺织大王”“钢铁大王”的郑年锦先生,于2025年11月2日逝世,享年94岁。郑年锦一生勤勉创业,缔造商业帝国,同时倾力公益,回馈桑梓,深受海内外华人社团和家乡父老敬重。

郑年锦1931年出生于印尼,祖籍福建省福清市渔溪镇上郑村。少年时,他短暂就读当地华侨学校,1948年随家人迁居雅加达,在父亲的纺织品商店中打理事务。
1957年,26岁的郑年锦创办爪哇邦加有限公司,从纺织品贸易起步,正式奏响创业序曲。凭借敏锐的时代洞察力,郑年锦在印尼经济发展浪潮中步步为营,创立了马龙佳集团,迅速在印尼纺织业崭露头角。
作为一代商业传奇,郑年锦涉足多领域,旗下企业涵盖纺织、钢铁、轮胎、工业园区、地产、养殖、种植园、电子、金融、保险等领域,共达70余家,员工逾5万人。这种多元化战略,不仅奠定了马龙佳集团在印尼工业界的稳固地位,更使郑年锦本人荣膺印尼“纺织大王”和“钢铁大王”美誉。

事业成功后,郑年锦始终不忘回馈社会。他积极参与印尼华人社团活动,热心推动印中两国的交流合作。2005年,他与多位侨领共同创办“新雅学院”,并担任新雅之光基金会董事长。学院旨在培养精通印尼语、汉语与英语的实用型人才,为中下层印尼学子提供学习汉语、了解中国及出国深造的机会,为印尼华人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在文化领域,郑年锦同样身体力行。2013年,他资助出版了《生活报》纪念丛书。这份在20世纪60年代被迫停刊的华文报纸,曾是他青年时期了解新中国建设和华侨动态的重要窗口。他深知文化对民族认同的重要意义,因此长期关注华文教育与文化传承。
多年来,他大力支持中国的文教事业。先后捐建华侨大学郑年锦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教育基金,清华大学郑年锦楼,虞阳小学和幼儿园;大力资助北京奥运会、暨南大学、北京燕京大学、福清华侨博物馆、福清一中、福清侨中等建设。据统计,仅对福清渔溪镇的文化、卫生、教育事业,他累计捐赠近4000万元。
华侨大学郑年锦图书馆
清华大学郑年锦楼
值得一提的是,自1980年起,郑年锦便开始支持家乡福清市第四医院的建设与发展。他资助医院购置胃镜、心脏起搏器等先进医疗设备,创立医院职工福利基金,两度捐资建设病房大楼。2024年,他再次通过旗下福建龙顺纺织有限公司捐赠30万元,用于改善医院公园环境与设施。为铭记他的深情厚谊,医院特将该公园命名为“年锦公园”。
除了在经济与公益领域的贡献,郑年锦更以其家国情怀影响着后代。他常年带着子孙回访中国,希望年轻一代既能扎根印尼、建设当地社会,也能心系、反哺家乡。这种跨越国界的民族认同与责任感,正是他一生的精神写照。
(记者 王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