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常见的传染病主要包括流感、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水痘等。随着气温下降,人们在室内活动时间增多,通风减少,为病原体传播创造了条件。尤其对于儿童、老年人和免疫力较低的人群,秋冬季节更需要加强防护。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秋冬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助您和家人安然度过这个季节。
流感
秋冬“常客”不可小觑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每年都会引起季节性流行。
01
传播特点
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再触摸口鼻而感染。在密闭空间还可能通过气溶胶传播。
02
典型症状
高热(39℃~40℃)、畏寒、全身肌肉酸痛、乏力、咳嗽、咽痛等。
03
防护要点
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
咳嗽或打喷嚏时遮住口鼻。
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必要时使用手消毒剂。
在人群密集场所佩戴口罩。
保持充足睡眠、均衡营养,增强抵抗力。
手足口病
不只是儿童专属
手足口病虽常见于春夏,但秋冬季节仍不可掉以轻心。这种疾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包括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和肠道病毒71型等。
01
传播特点
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病毒在外环境中存活能力强,4℃可存活1年。
02
典型症状
发热、口腔疱疹、手、足、臀皮疹、部分患儿可能出现神经系统或心肺功能异常。
03
防护要点
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按照标准7步法洗手。
使用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清洁可能被污染的物体表面。
如果已经有手足口病症状,要及时就医,尽量少接触其他人,避免相互感染。
目前已有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可有效预防由该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
诺如病毒感染
“冬季呕吐病”
诺如病毒是引起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因其在冬季高发,常被称为“冬季呕吐病”。
01
传播特点
传染性极强,可通过食用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水;接触污染的物品表面以及吸入带病毒气溶胶传播。
02
典型症状
突然的喷涌式呕吐、水样腹泻、腹痛,可伴有低热、头痛。
03
防护要点
勤洗手,特别是饭前便后,要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清洗。
注意食品安全,贝类等海鲜要彻底煮熟,水果蔬菜要洗净。
使用含氯消毒剂处理被污染的物体表面。
诺如病毒感染者患病期至康复后3天内应尽量居家休息。
处理呕吐物时要戴手套和口罩,用含氯消毒剂覆盖后再清理。
肺炎支原体感染
隐匿的呼吸道威胁
肺炎支原体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秋冬季节在学校、老人院等人群密集场所易发生传播。
01
传播特点
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潜伏期较长(1周~3周)。
02
典型症状
缓慢加重的咳嗽、喉咙痛、发热、头痛,可持续数周。
03
防护要点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保证充足睡眠,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在人群密集场所佩戴口罩。
水痘
“见面传”的儿童常见病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虽全年可发,但秋冬季节校园内高发。
01
传播特点
可通过呼吸道飞沫、直接接触和母婴传播。
02
典型症状
发热、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皮疹呈向心性分布(躯干多,四肢少)。
03
防护要点
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建议12月龄~24月龄接种第1剂,4岁~6岁接种第2剂。
保持空气流通,避免处于密闭空间。
避免与患者接触。
患者在疱疹未完全结痂、传染性未消失前,应注意避免与他人接触。
通用防护策略
无论针对哪种传染病,以下基本防护措施都有效:
1.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按照正确洗手法彻底清洁双手。
2.保持通风: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3.增强免疫力:保证充足睡眠,均衡营养,适当锻炼。
4.科学佩戴口罩:在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正确佩戴口罩。
5.及时就医: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及时就医,遵医嘱治疗。
6.接种疫苗:按时接种相关疫苗,建立免疫屏障。
秋冬季节虽然是传染病高发期,但只要我们掌握科学防护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就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特别要关注儿童、老人和慢性病患者的健康防护,一旦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早诊断、早治疗。让我们用科学的方法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安然度过这个秋冬。
上一篇:闽江上响起“数字驼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