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10月31日,2025第二十届中国国际社会公共安全博览会(CPSE安博会)在深圳开幕。现场汇集了1100家中外企业、超2万种新技术。
南都湾财社记者在现场注意到,今年的风向标明确:其一,向“上”升维。以AI大模型和“智能体”为核心,安防正从看得清、存得下的被动感知,全面升级为会思考、能行动的主动认知。这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城市治理逻辑的重构。
其二,向“新”开拓。以无人机为代表的低空经济浪潮,在带来万亿想象空间的同时,也催生了巨大的安全真空。“黑飞”“乱飞”带来的现实威胁,正迫使一个全新的赛道——低空安防从边缘走向舞台中央,成为新的“兵家必争之地”。
AI智能体加速重构城市安防
“安防的本质正在改变。”一位参展的解决方案商向记者感慨。如果说过去的安防是城市的“眼睛”和“存储器”,那么现在,它正在进化为城市的“大脑”和“神经中枢”。
这种进化的底气,来自AI大模型与“智能体”技术的全面下沉。在1号馆的“数字城市馆”,传统摄像头和监视器不再是绝对主角,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城市大脑”和“行业智能体”解决方案。
今年7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系统部署了“韧性城市”与“智慧城市”建设。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目标是到2030年,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过90%。
政策东风之下,安防成为“AI+”落地的最佳试验场。CPSE安博会主席杨金才介绍,本届展会2100余项新产品、新方案中,AI和智能体的升级应用是主流。
这场“大脑”革命并非空中楼阁。在其底层,是芯片企业提供的强大“智能算力”。记者注意到,包括星宸科技、富瀚微、海思、全志科技、瑞芯微、国科微等在内的安防芯片企业悉数到场,展示了智能算力在数字安防系统中的最新应用。
“过去,我们比拼的是谁的摄像头像素更高、编码更高效。”一家芯片厂商告诉记者,“现在,我们比拼的是AI算力,是谁的芯片能更高效地运行大模型,更智能地理解场景。”
从“感知智能”迈向“认知智能”,安防产业正从一个相对传统的硬件制造市场,转变为一个由算法、算力和数据驱动的、高附加值的解决方案市场。
低空安防成“兵家必争之地”
如果说AI智能体是安防产业的向内升维,那么低空安防则是其向外开拓的最前线。
随着无人机应用的爆炸式普及,“黑飞”“乱飞”行为给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安全带来了严重隐患。
巨大的市场需求,催生了一个全新的“蓝海”赛道。在CPSE安防展上,一批低空卫士型企业崭露头角,它们带来的不再是传统的监控设备,而是针对无人机反制的硬核技术。
以天津云翔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云翔科技”)为例,该企业在本届展会上斩获了“CPSE安博会金鼎奖”或“世界数字城市大会·十大品牌奖”。
它的硬核之处在于,精准解决了当前低空安防的两大核心痛点:一是如何守护发电站、变电站、石油石化等关键基础设施免受时间欺骗信号的授时攻击;二是如何精准反制速度快、信号隐蔽的FPV穿越机。
“我们研发的新一代授时安全防护技术,就是卫星天线和时间同步系统之间的‘防火墙’。”云翔科技总经理陈岭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
陈岭所说的“防火墙”,首创了信号特征分析+边缘计算双引擎架构,能实时监测、抗干扰、防欺骗,确保纳秒级的精准同步。“它通过加密芯片和异常检测机制,对卫星授时信号进行过滤,剔除恶意攻击与偏差数据,彻底隔绝欺骗信号。”
据了解,该技术由国家反恐办、国家能源局委托,经国家级权威机构联合检测合格,已广泛应用于近30个省市的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石化等能源企业的发电站、变电站,守护国家能源安全。
如果说授时防护是盾,云翔的另一项技术则是矛。“我们的‘扩跳一体干扰穿越机设备’,攻克了传统FPV穿越机干扰距离近、效果差的痛点。”陈岭表示,该技术有效干扰距离是市面普通设备的3倍以上,“遥遥领先国内同类产品”。
从“无人机之都”到“低空安全高地”
AI智能体与低空安防,这两大看似独立的趋势,为何同时在深圳的CPSE安博会上爆发?这背后,是深圳作为无人机之都和数字先锋城市的必然产业逻辑。
深圳拥有全球最完整的无人机产业链。今年5月在深圳举办的第九届世界无人机大会上披露的数据显示,深圳已拥有超2000家无人机及链上企业,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元,占据全球消费级市场七成份额。
庞大的产业基础,既是深圳发展低空经济的发动机,也使其成为全球最先感受到低空安全压力的城市。目前,深圳正大力推动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目标到2026年建成1200个以上低空起降点。但海量的飞行器“飞起来”的前提,是必须有一张“安全网”托底。
因此,深圳必须率先破解“管不住”的难题。
一方面,深圳需要联想、宇视、腾讯云这样的“大脑”服务商,为城市治理提供“AI智能体”;另一方面,深圳更需要云翔、坤雷这样的“护盾”提供商,为低空经济保驾护航。
作为“安防之都”与“无人机之都”,深圳在这场变革中再次站上潮头。从“城市超脑”的顶层设计,到“低空天网”的底层防护,一场由“AI+安防”驱动的产业重构,正在这座城市加速上演。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严兆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