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仓山区市场监管局在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中,捣毁一个篡改生产日期的窝点,当事人陈某被依法处以14万余元罚款,有力震慑了食品领域违法乱象。
此前,仓山区市场监管局接到群众举报,称天水路某商城地下车库内存在可疑操作。执法人员迅速赶赴现场,眼前场景令人咋舌:昏暗的车库角落被违规改造成“加工点”,数十箱过期酱油、醋、调味料堆放在地,瓶身原生产日期痕迹模糊,旁边散落着打码机、油墨罐等作案工具,刚篡改完的新日期喷码光亮崭新。
经查,当事人陈某为牟取暴利,以远低于市场价的成本购入50余种、超1000瓶/包的过期调味品,随后在地下车库内私自篡改生产日期,计划销往农村市场及小型食杂店。执法人员指出,此类“翻新”食品不仅营养成分流失,还可能因微生物超标、油脂酸败产生有害物质,极易引发呕吐、腹泻等食物中毒问题,对老人、儿童等群体危害尤甚。此次行动,执法人员当场查扣全部涉案食品及作案设备,涉案货值达1万余元,并依据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对陈某作出14万余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查处不是终点,防范才是关键。”仓山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已针对此类案件启动全链条溯源排查,重点追查上游过期食品供货渠道及下游销售网络,同时通过召开企业培训会、张贴警示海报等方式,督促食品经营主体落实进货查验、临期食品销毁等制度,并持续畅通“12315”举报热线,鼓励群众参与监督,切实筑牢农村食品安全防护网。(记者 刘珺 通讯员 陈丹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