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温度的科研
张进:研发一分钟止血的“生命盾牌”
张进。受访者供图
近日,福州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进在实验室里手拿透明的喷雾装置,轻轻一按,水雾般的凝胶瞬间覆盖在湿润的模拟创面上。“这是我们的‘生命盾牌’,即使在血流如注的动态环境下,也能在一分钟内实现止血。”
近日,张进获得“强国青年科学家”提名。她还曾入围Elsevier(全球知名学术出版商)数据库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首席科学家。
2024年,在由福州市科技局等单位主办的福州大学成果直通车活动现场,张进团队研发的“湿态粘附止血凝胶”首次亮相。这款以海洋壳聚糖、单宁酸和天然丝素蛋白为原料的凝胶,可在心脏和大血管等动态出血场景中,实现一分钟内快速止血。
团队还将这种材料做成喷雾、粉末和创可贴3种形式。喷雾适合大面积创伤,粉末能深入复杂伤口,创可贴则便于携带。他们还专门设计了可调节的喷涂装置,让救援人员无须接触伤口就能施药,大大降低了感染风险。
张进介绍,这种新型止血凝胶在12次军事演习中证实了其有效性,曾荣获军事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2023年,张进入选第九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她深入开展生物活性高分子支架研究,通过精细设计材料理化性能,突破了组织再生领域中血红细胞凝聚能力不足、巨噬细胞极化表型不可控、干细胞增殖分化水平低等关键瓶颈,促进了大段组织缺损的高效率修复与功能重建。迄今,她已发表高水平SCI论文70余篇,主持10余项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5项,荣获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重点研发计划青年首席科学家等荣誉称号。
张进办公室的墙上挂着她手书的“做有温度的科研”。温度从何而来?她说:“从病床前来,到病床去。”
团队骨干小王说,为了获取最真实的临床需求,张进多次带领团队深入医院手术室,观察真实的手术场景。“张老师总说,不了解临床痛点的材料设计,就像在真空中练游泳。”
这种强烈的应用导向,让张进的研究成果不仅发表在国际顶尖期刊上,更走出实验室,走向救治一线。
聚焦高值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领域,张进还积极推动多项科研成果转化,开展了原创性技术攻关,构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体系,推动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应用现场,多项技术成果实现稳定批量生产,投入市场应用。
张进表示,将继续深耕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领域,拓展在神经修复、骨修复等组织工程领域的应用边界。她说:“我们希望推动产品从‘可用’走向‘好用、敢用、愿意用’,真正实现高端医疗材料的国产替代。”(记者 梁凯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