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10月15日,美国参议院的投票结果再次让华盛顿陷入僵局,51票赞成、44票反对,共和党主导的临时拨款法案第九次未能跨过60票的通过门槛。这份本应给政府提供资金至11月底的法案,成了两党博弈的牺牲品,而美国政府部分“停摆”的局面,也几乎确定要至少持续到下周。美国政客新闻网随后披露,10月16日参议院第十次表决结果依旧,51票对45票的差距,让众议院共和党籍议长约翰逊直言,这次停摆或许会成为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
两党争执的核心明眼人都看得清楚,就是围绕《平价医疗法案》的相关税收抵免。民主党态度强硬,坚持临时拨款必须包含这部分内容,还要求就年底即将到期的加强版税收抵免政策展开谈判,否则绝不松口;共和党则指责民主党漫天要价,称这些附加要求“成本过高”,甚至放话民主党宁愿让停摆持续数周。参议院多数党领袖、共和党人图恩一边呼吁民主党拿出务实态度,一边透露两党普通议员仍在对话,但本周想打破僵局基本无望;民主党这边,少数党领袖舒默已经在推动反制法案,计划把特朗普政府的资金支持延长到10月底,还想限制政府收回国会已批准开支的权力,同时批评共和党连协商的意愿都没有。就在国内政治一团糟的时候,特朗普政府在海外的动作又给局势添了一把火。
编辑
同样是10月15日,特朗普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开表示,已授权中情局在委内瑞拉境内开展秘密行动。当被问到是否会对委内瑞拉本土发起军事打击时,他的回答更让人震惊——正考虑这么做,理由是“美国已经控制了这片海域”。目前还没法确定“地面打击”是他随口说说还是真有计划,但美军在加勒比海的动作可一点不像是装样子。此前美军已经在该区域部署多艘军舰,还宣称在委内瑞拉外海国际水域击沉5艘“运毒船”、打死27名“毒贩”;10月10日,美国防长赫格塞思更是宣布组建“联合特遣部队”,名义上是“打击毒品走私犯罪”,但明眼人都知道,这支部队以海军陆战队第二远征军为基础,整合了第22、24、26陆战队分队和航空联队,分明是为了在特定时间和地区形成军事优势,这种跨军种“拳头”部队,从来不是用来对付普通毒贩的。
从军事部署逻辑看,美军现在已经从之前的“威慑和巡逻”转向临战或准临战状态,对委内瑞拉发起不同级别军事行动的指挥框架和作战力量基本搭建完成。回顾特朗普上任后的军事行动风格,不难发现他向来“欺软怕硬”——今年3月空袭也门胡塞武装,打的是没能力反击的对手;6月针对伊朗核设施的“午夜之锤”行动,虽然是对国家级实体动手,却提前通报空袭地点给伊朗留足清空时间,本质上是互相给台阶。如果真对委内瑞拉动手,大概率还是会复制“午夜之锤”模式,既想展示强硬姿态,又怕卷入全面战争,这种矛盾心态下,当前的一系列动作更像是极限施压,目的是逼马杜罗政权让步。可只要美军没陷入委内瑞拉的战争泥潭,马杜罗政权在这场博弈里就没什么主动权。
编辑
就在美国国内停摆、海外动武传闻不断的时候,一则外交消息让局势更显微妙。俄罗斯驻美大使馆官宣,已经把普京写给特朗普的信,连同一批350页的肯尼迪遇刺案文件,交给了美国共和党议员安娜·保利娜·卢纳。卢纳可不是普通议员,她是特朗普的坚定支持者,而俄方这次递信特意绕开拜登政府,没走白宫官方通道,动作里的信号意味十足。更有意思的是,特朗普此前刚签了行政令,要求彻底解密肯尼迪遇刺案、马丁·路德·金案和罗伯特·肯尼迪案,声称“要让美国人民知道真相”,普京这时候“送”来苏联时期的档案副本,时机准得像提前对好的剧本。
卢纳作为接收人,罕见地对俄罗斯表达了感谢,这种表态在美国政坛并不常见。要知道,肯尼迪遇刺案是美国政治60年的未解之谜,国内至今还在争论凶手是CIA、黑手党、苏联还是美国政府本身,俄方此时拿出旧档案,无异于在这个敏感话题上又添了一把火。没人知道普京信里写了什么,俄方故意不公开内容,只留下悬念,却让美国媒体炸了锅——CNN、彭博、福克斯都在猜,这封信是和选举有关,还是暗含交易,或是某种“历史嘲讽”?
编辑
一边是国内党争导致政府停摆,一边是对委内瑞拉动武的传闻不断,另一边又和俄罗斯在历史档案上产生微妙互动,美国当前的局面堪称混乱。参议院的投票机器还在空转,特朗普的军事表态还在引发猜测,俄罗斯递来的档案又成了新的变量。这些事件看似独立,却折射出美国政治体系的内耗与对外政策的矛盾——想维持霸权却力不从心,想团结国内却深陷党争,连历史遗留的谜团,都成了外部力量撬动其内部局势的支点。后续局势如何发展,还要看两党能否打破僵局,以及特朗普在军事行动上是否真会迈出那一步,但至少现在,美国正处在一个内外交困的关键节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