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等9部门联合印发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为未来三年我国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指明了方向。
广东省公共安全技术防范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密切关注这一政策对安防行业带来的深远影响。该方案明确提出到2027年底前,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各项重点任务取得明显进展,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那么,这一纲领性文件为安防行业描绘了怎样的发展蓝图?又带来了哪些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将为您深入解读。
《行动方案》中的安防领域布局
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
安防技术的广阔天地
《行动方案》将“推动实施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作为首要任务,要求编制并实施设施建设和改造行动计划,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提升重点领域安全运行管理水平。
这一领域要求推动地级及以上城市在燃气、供水、排水、供热、桥梁、隧道等关键设施上布设物联感知设备,搭建安全监测平台,实现对设施运行状况的实时监测、及时预警和有效处置。
这意味着未来三年,感知设备、监测平台、预警系统将在全城市基础设施领域大规模部署,为安防企业带来广阔市场空间。
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
安防技术的核心战场
城市生命线工程被视为韧性城市建设的核心,《行动方案》明确要求推动地级及以上城市在燃气、供水、排水、供热、桥梁、隧道等设施上布设物联感知设备,搭建安全监测平台,实现对设施运行状况的实时监测、及时预警和有效处置。
重庆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方向的重要性。在应对强降雨天气时,重庆通过在全域积水风险隐患点安装摄像头、水位仪等感知设备,数据全量归集至数字重庆三级治理中心信息平台,实现了全域河湖厂网实时监控、实时调度。
这种智慧防控模式,让城市在暴雨来临前就已做好万全准备。
重点公共区域安防
智能化升级加速
《行动方案》在“提升重点领域安全运行管理水平”中明确要求,加快推进城市重点公共区域和道路安防设备布设和改造,完善设备运行维护机制。
同时,推动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强城市道路塌陷隐患排查整治,在防洪排涝关键节点、易涝积水点布设必要的智能化感知终端设备,提升智慧管理水平。
这表明,未来公共区域的安防系统将不仅限于传统的视频监控,而是向多维度、多功能、智能化方向发展,形成全方位的安全防护网络。
智慧住区建设
安防服务的下沉市场
《行动方案》专门将“发展智慧住区”列为重点任务,要求推进住区智慧化建设,推动智慧物业建设,鼓励物业服务企业建设智慧物业管理服务系统,加强对出入住区人员、车辆等智能服务和秩序维护。
在“强化住区安全隐患防治”部分,方案进一步要求加强对物业服务企业指导,推动企业对服务区域内消防车通道违规占堵、安全出口锁闭、疏散通道堵塞、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等行为及时采取措施制止。
这将推动安防技术和服务进一步下沉到社区层面,为居民提供更安全、更便捷的居住环境。
房屋建筑安全管理
安防新领域
《行动方案》还提出了“提升房屋建筑管理智慧化水平”的任务,要求建立房屋使用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推动健全房屋建筑安全隐患数字档案和隐患消除机制。
具体而言,将依托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数据和底图,结合房屋体检、城市更新等工作,全面动态掌握房屋建筑安全隐患底数,重点排查老旧住宅电梯、老旧房屋设施抗震性能、建筑消防设施等安全隐患,逐步建立房屋建筑安全隐患数字档案。
这对安防行业来说是一个新的市场领域,需要开发针对房屋建筑安全监测的技术和解决方案。
安防行业的机遇与挑战
市场机遇
《行动方案》的实施将为安防行业带来三大市场机遇:
● 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市场:燃气、供水、排水、供热、桥梁、隧道等关键基础设施的物联感知设备和监测平台需求将大幅增加;
● 智慧住区建设市场:智慧物业管理服务系统、人员车辆管理系统、住区安全隐患防治系统将迎来快速发展;
● 城市公共安全市场:城市重点公共区域和道路的安防设备升级改造、智能感知终端部署将加速推进。
技术挑战
面对《行动方案》提出的各项任务,安防行业也面临一系列技术挑战:
● 技术融合挑战:需要将传统的安防技术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深度融合,实现从单纯的“监控”到“监测、预警、处置”全流程的跨越;
● 互联互通挑战:不同系统、不同平台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一直是行业难题,《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推进数字家庭产品平台互联互通,这一要求同样适用于城市安防系统;
● 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挑战:随着安防系统覆盖范围的扩大和功能的增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日益突出。《行动方案》也特别强调要加强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
广东省公共安全技术防范协会的思考
协会认为《行动方案》的出台为广东安防行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广东作为经济大省和人口大省,城市发展面临的安全挑战更为复杂多样,这既为安防行业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了动力。
广东安防企业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布局:
● 深耕细分市场:针对《行动方案》中提出的不同领域,如城市生命线、智慧住区、数字家庭等,开发专业化、定制化的解决方案;
● 强化技术研发:加大在感知技术、数据分析、预警模型等方面的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核心竞争力;
● 构建产业生态:与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紧密合作,共同推动安防产业生态的完善和发展。
● 重庆的实践表明,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城市韧性已初见成效。
● 天津生态城更是首创了 “指标化”安全韧性城市建设模式,构建了3项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33项三级指标的完整体系。
这些成功经验都值得广东学习和借鉴。
结语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行动方案(2025—2027年)》的出台,为安防行业提供了明确的政策导向和广阔的市场空间。面对这一历史性机遇,广东安防行业应积极布局,加强创新,为打造宜居、韧性、智慧的城市贡献专业力量。
协会也将积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推动政策落地,促进行业交流,引导广东安防产业在这一轮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走在全国前列。
部分内容为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