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10月16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樊怡君)从深圳到喀什,相距万里,无阻爱心传递。近日,由深圳捐赠的200台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已全部在喀什安装完毕,覆盖全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学校、商超、酒店等人员密集场所,为边疆地区应急救援体系提供重要支撑。
喀什市2025年“五分钟社会救援圈”公益项目于今年3月24日正式签约启动,在深圳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指导下,由腾讯集团、腾讯SSV时光实验室、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等爱心企业和公益团队共同发起,宝安区卫生健康局、宝安区红十字会及宝安区应急医疗救援培训中心(挂靠在宝安区人民医院)具体协办。
作为深圳对口帮扶喀什“民生援疆”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跳出传统援疆模式,走出了一条“从点到面、从帮扶到自我造血”的深度转化路径,构建起“设备+人才+机制”三位一体的社会救援网络:一是通过网格化布局AED,填补了我国南疆地区公共急救设备空白,让“救命神器”触手可及;二是以“500名社会急救培训导师+6000名社会急救志愿者”金字塔培养体系,助力破解少数民族地区急救人才短缺困境,为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急救队”;三是以“科技+民生”的深圳援疆模式,让“深圳标准”适配“喀什特色”。
“数字工具能让救援效率翻倍。” 宝安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宝安区应急医疗救援培训中心办公室副主任林锦乐表示。目前,喀什的200台AED设备信息已全部上传至企鹅急救平台,市民打开“企鹅急救助手”小程序就能实时查询设备位置、状态,应急调度也能精准定位、快速响应。这一数字化管理手段,正有效填补传统医疗服务在时间与空间上的“空窗期”,降低公众获取急救资源的门槛。
编辑:谭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