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佑吾幼】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中医理念为核心,广东省中医院儿科杨京华团队通过接地气的科普,为您传递科学育儿之道,用仁心仁术陪伴宝贝健康成长!
本期作者
近期合胞病毒感染引发家长广泛关注和担忧。本文将科普合胞病毒知识,解析应对方法,帮助家长减少焦虑,科学防护。
合胞病毒来袭
家长理性应对
最近合胞病毒登上了育儿圈的热搜,看似来势汹汹,这让不少家长感到焦虑。根据媒体报道,上海地区住院患儿的合胞病毒检出率高达40%。10月2日中疾控公布的数据显示,南方地区在最近4周的时间里,不管是门诊还是住院患者中,合胞病毒的检出率一直位于前三甲。
数据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2025年第39周)
让家长们感到焦虑的压力大概来自几个方面。一个是不了解这个病毒,或者以为这又是什么新病毒;一个是一些媒体自媒体会用一些让人产生焦虑的字眼,例如“确诊多例”、“ICU”、“病危通知书”等;还有一个,就是这个病很大概率会引起不轻的咳嗽症状,让家长们很头痛。
正常的季节性流行
不必恐慌
大家不必恐慌焦虑。合胞病毒的流行高峰一般集中在秋冬季(10月-次年3月),其他季节同样可以散发甚至流行,南方地区雨季感染率会明显增高。现在已经10月份了,合胞病毒感染病例有所增加并不奇怪。
北方地区会比南方地区更早进入实际气候意义上的秋季,会有更显著的降温,病人增幅可能会更大一些。具体到不同省份不同市县,流行情况会有差别。例如同属南方地区,江浙沪地区合胞病毒感染流行情况可能会相对严峻,而广州地区的流行情况则相对缓和。
合胞病毒确实会让一小部分孩子病情加重,尤其对于1岁以下的婴幼儿以及本身有基础疾病的儿童。对于大孩子来说这个病毒影响不大。
数据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2025年第39周)
什么是合胞病毒?
合胞病毒不是新病毒,其全称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最开始科学家在用动物细胞培育病毒的时候,发现感染的细胞会和周围的细胞融合,有合胞现象,所以这个病毒就被命名为“合胞病毒”。
感染后会有怎样的表现?
感染合胞病毒后会有怎样的表现,跟孩子的年龄关系很大。
2岁以内
对于2岁以内,尤其是1岁以内的小宝宝,咱们要格外留心。因为这个病毒特别容易“往下走”,引起毛细支气管炎、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宝宝可能会咳得很厉害,呼吸时可能会带有明显的喘息声,呼吸会变得比较急促。有一小部分宝宝病情会比较严重,出现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婴幼儿人生中第一次与感染相关的喘息发作,大多是合胞病毒引起的。
3岁以上
对于大一些的孩子,比如就读幼儿园或者小学的孩子,症状通常会轻一些,更像是一场重感冒。比如鼻塞、流鼻涕、咳嗽,这些症状是基本的“标配”。这个阶段的大孩子,就不像小婴儿那样,不一定会有喘息气促的表现,但是咳嗽症状同样突出。
发热病程
感染合胞病毒之后,可以引起反复发热。合胞病毒引起的发热不像流感,不会非常频密,热势也不像流感那么迅猛,但是病程较长,一般都要5-8天。
合胞病毒病程示例
以一名3岁的儿童为例。
如果这名孩子感染了合胞病毒,一般会先经历2-3天的低热、鼻塞流涕、咳嗽;随后会进入高峰期,可能会有一过性的高热、恶寒,同时咳嗽症状会加重,有一部分患儿,尤其是小婴儿,这时候可能会出现喘息、气促。到了第5、第6天左右,发热症状趋于平缓,如果整体症状没有加重,这样的情况可能会持续到病程第7-9天,然后发热就结束了。咳嗽症状会持续久一点,大概2周左右。小婴儿的恢复时间会更长一点。
会反复感染吗?
因为婴幼儿及儿童免疫系统发育还不完善,感染合胞病毒后,产生的抗体水平低、且维持时间短,所以会被反复感染。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系统逐渐成熟,感染后症状也会越来越轻。
高年级的青少年以及成年人感染后,可能仅仅表现为轻微的鼻塞、流涕、咽痛等症状,和普通感冒几乎无异。
哪些表现需警惕重症?
尽管大部分的孩子感染后以轻症为主,但是如果出现以下症状,提示孩子病情重,家长要提高警惕,及时带孩子就诊,尤其是1岁以内的小婴儿。
第一,孩子出现喘息、气促,“呼哧呼哧”的,呼吸费力,肋骨之间以及胸骨上出现凹陷,鼻翼煽动,甚至出现点头呼吸;
第二,孩子精神萎靡不振,或者异常的烦躁不安、难以安抚;口唇苍白、手脚冰冷等;
第三,孩子突然不肯吃喝,奶量食量断崖式下降;
第四,反复高热难退,或者短暂好转之后再次出现高热。
合胞病毒如何确诊与治疗
仅仅依靠临床症状,以及临床很常用的血常规、C反应蛋白这些检查,没办法区分合胞病毒和其他病原的感染,确诊需要依赖特异性的核酸或者抗原。
确诊之后要如何治疗?目前还没有针对合胞病毒的特效药物上市。一旦感染后,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例如退热、吸氧、补液等。好在大部分的宝宝感染后都是轻症为主,经历自然病程大概1-2周,也能自愈。一些病情比较重的小宝宝需要住院治疗,进行氧疗、输液等必要的支持治疗,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α-干扰素雾化。
《中国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诊疗及
预防指南》
有人会疑问,既然没有特效治疗,那确诊的意义在哪里?也正因为没有特效药,所以我们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明确病因后,就可以避免使用一些不必要的药物,例如头孢、阿奇霉素、奥司他韦等,如果没有合并感染的证据,不应该使用这些药物;没有喘息的孩子应该减少甚至避免雾化治疗。确诊后我们也能对整个病程有一个大致的预估,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检查和就诊流程。
《中国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诊疗及预防指南》
如何预防?
合胞病毒和大部分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一样,主要通过飞沫、密切接触以及气溶胶途径传播。所以洗手和呼吸道防护(例如配戴口罩)是非常重要的预防手段。
在疾病流行季节,儿童应当避免前往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重症高风险儿童,例如小于1岁的婴儿,以及有心肺基础疾病的儿童,避免前往保育机构例如早教班。
RSV重症高危因素《中国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诊疗及预防指南》
儿童感染合胞病毒的重症年龄段集中在1岁以下,尤其是6月龄以下,这部分的婴儿是我们重点保护的对象。这样的小宝宝的社交范围尽可能局限在家庭成员之间,尤其要避免接触有呼吸道症状的大孩子以及成年人。如果家里有哥哥姐姐在上幼儿园或者小学,或者家长自己,有点感冒症状,就不要一回家就对着小宝宝亲亲抱抱,和小宝宝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或者洗手之后、佩戴好口罩再接触宝宝。
大孩子单纯感染合胞病毒之后,虽然以轻症为主,但是一旦合并其他病原感染,也是有可能出现重症的。所以如果孩子有症状,需要前往医疗机构就诊,最好是佩戴好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新型单抗助力
除了常规预防外,目前我国还上市了一款合胞病毒“疫苗”——尼赛韦单抗。虽然大家都叫它疫苗,但和传统的疫苗不一样,它不刺激身体产生抗体,而是直接把能中和病毒的抗体打进身体,提供及时、快速和直接的保护。研究显示,这款单抗能大幅减少婴儿的住院率。
这款单抗在我国批准用于1岁以下的婴儿,作用时间可以维持5个月以上,在流行季节来临前接种,可以有效的保护宝宝度过流行高峰。
中
医
中
药
合胞病毒感染,在不同年龄段、以及疾病不同阶段的症状都不一样,可以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使用中药中成药治疗。例如2岁以下可能会以发热、咳嗽、喘息气促为主要表现,可以辨证选用麻杏苡甘、麻杏石甘等汤剂治疗。而大龄儿童则可能会以感冒症状为主,可以辨证选用荆防败毒散等治疗。在恢复期遗留咳嗽症状可辨证选用止嗽散、杏苏散等汤剂治疗。
重症患儿必须住院进行必要的支持治疗,同时配合中医中药,可帮助缩短病程、减轻症状、促进康复。
患病期间应避免进食生冷食物及瓜果,多饮温水,胃口不佳时不要强迫喂食,保证充足的睡眠。“正气”来复即可抗邪外出、促进康复。
广东省中医院儿科
广东省中医院儿科创立于1933年,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儿科主委单位。拥有中医儿科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科室汇聚医护人员80名,含全国第3、4批名老中医师承导师及省名中医、博士生导师等高层次人才。设立儿童呼吸病、肾脏病、神经发育行为、保健与治未病、风湿免疫与血液病等5个亚专科,拥有脱敏治疗中心、支气管镜技术等,在全国中医院儿科同行中率先开展儿童肾脏穿刺术。专科特色突出,开展中医药特色疗法10余种,如穴位贴敷、小儿推拿等。科研成果丰硕,拥有广东省中医儿科临床药物研究基地及一级实验室,开展多项课题,科研经费超150万。专科影响力广泛,荣获多项政府嘉奖,与30余家医院建立“岭南中医儿科医疗联盟”,年均接受进修医护人员近20人次,区域外病人比例不断上升,疑难病种抢救成功率持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