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徐俊 蒋春晓
彩色斑马线、智能感应防护设施、发光警示标线……这些校园周边交通设施的精细化提升,既是仪征警方推进“为民办实事”的创新举措,也是当地打造儿童友好型街区的重要实践。
近年来,仪征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秉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理念,将校园周边交通治理纳入民生实事重点项目,通过精准除患、智慧监管、多元共治,推动交通环境提质升级。截至目前,累计提升交通标线3400余平方米,增设“车让人”标志156个,更新交通标牌239块,学生上下学通行效率提升40%,师生和家长满意度显著提高。
精准治理,打出隐患整治“组合拳”
“过去校门口早晚堵得慌,现在畅通多了,接送孩子也安心。”仪征市实验小学东区校家长的感受,源于警方“一校一策”的精准治理。交管部门采用“标准化+精细化”模式,借助无人机航拍、三维建模等技术对全市学校周边道路“全面体检”,识别出交通标志缺失、信号灯配时不当等六大类问题,建立“一校一档”隐患数据库,并以“分级诊疗”模式分类治理。
实验小学东校区严格对标国标,采用热熔反光材料设置彩色立体斑马线,优化黄色网格线,实施机动车“右进右出”微循环;仪化二小采用“时空分离”理念,上、放学时段限行机动车,建立无障碍护学通道;真州小学通过时段性限行、设置非机动车专用等候区,实现车辆有序停放。“我们结合每所学校实际,‘一校一策’精细化设计,全力护航师生安全。”仪征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大队长崔全表示。
智慧赋能,构建交通安全“防护网”
交管部门创新打造“信号配时优化中心”,借助物联网、大数据实现校园周边交通实时感知与智能调度,重点优化4个岗点信号配时,车辆平均排队长度下降12%,停车次数下降21.5%。
针对开学季接送车特点,交管部门联合行业主管部门摸排车辆及驾驶人底数,核查资质、杜绝“带病车”上路,累计核查校车80辆次,整改隐患2处,推送预警信息900余条。“在交警指导下,我们严格落实车辆安检,事故预防效果显著。”仪征市汇通公交客运有限公司安全负责人李明说。此外,市区重点路段增设GPS发光道钉与人行横道警示装置,提升夜间视认性,降低人车冲突风险。
多元共治,奏响护学安园“协奏曲”
仪征警方建立“警校家”三方联动机制,形成“政府主导、公安主抓、学校主体、部门联动”格局。交管部门围绕交通组织、停车管理等痛点回应诉求,为设施建立“动态健康档案”,将巡查纳入日常勤务,累计处理诉求60件,办结率100%。
每天上下学时段,交管部门联合学校保安、教师、家长志愿者护校,日均护学超340人次;联合教育部门将交通安全纳入“开学第一课”,通过VR体验、主题班会等覆盖师生30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