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报记者 刘洋
【人物名片】
刘志宏,铜陵市义安区血防站主管检验师、中心实验室主任。25年扎根基层一线从事寄生虫病防治检验工作,获“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安徽省十大能工巧匠”“安徽省最美医生”以及铜陵市“铜都工匠”等诸多荣誉,入选2025年“最美医生”。
【人物寄语】
如果多检测出一个虫子,就能挽救一个人甚至一个家庭,那这份工作就意义非凡。
趁着国庆中秋假期接受手术的刘志宏,这段时间都在关注工作群里同事们发的灭螺照片,打算最近几天就返岗。
“秋季工作多,除了灭螺、采样等工作外,还要开展野鼠血吸虫病风险评估监测,任务很重。”刘志宏称自己接受的是小手术,“基本上都好了”。
刘志宏是铜陵市义安区血防站主管检验师、中心实验室主任。1980年出生于桐城市农民家庭的她,对田间地头的蚊虫以及乡亲们被寄生虫病困扰的痛苦有着深刻记忆。2000年从医学检验专业毕业后,她毅然回到基层从事寄生虫病防治检验工作。
“亲眼见过病人因为感染寄生虫病导致‘大肚子’,甚至拖垮家庭。我就想,如果多检测出一个虫子,就能挽救一个人甚至一个家庭,那这份工作就意义非凡。”这一想,刘志宏便在岗位上坚守了25年。
寄生虫病防治,检验是“眼睛”。才参加工作时,单位安排她参加省血防所的培训班,她把笔记本记得密密麻麻,白天追着专家问操作细节,晚上在实验室反复练习虫卵检测。2001年,全国第二次寄生虫流行病学调查启动,省血防所从全省选拔5名助手,刘志宏因业务扎实入选。整整一年,她跟着专家跑遍全省的沟塘圩田,白天挨家挨户采集粪便样本,晚上在临时实验室里用显微镜观察虫卵、分析数据。
2014年,全国寄生虫病防治技术竞赛打响。她把历年的寄生虫图谱贴满宿舍墙,吃饭时背虫卵特征,睡觉时脑子里过操作流程。在全国赛场上,她不仅精准识别出全部种类的罕见虫卵,还在技能操作中以“零误差”完成样本处理,包揽了综合考核一等奖、技能考核一等奖。
“她不仅练就了‘火眼金睛’,还结合工作实践自己整理形成了寄生虫图谱,这对我们这些‘后来者’帮助特别大。”同事张丽虽然接触寄生虫病检验工作才五年,但已驾轻就熟,“多亏了志宏姐姐的‘手把手’教导”。
要送走血吸虫病这个“瘟神”,仅靠识别还不够。刘志宏参与到了全国血吸虫病监测工作中,经常顶着烈日、踩着泥泞,深入水沟等区域收集血吸虫病中间宿主“钉螺”,并将监测数据完整准确地进行反馈,为科学防控血吸虫病提供重要依据。她还参与到血吸虫病患者的诊疗工作中,保障病人得到科学有效救治。
“这些年最令人高兴的是,我们义安区已连续十多年未发现本地感染的血吸虫病病人、病畜。”刘志宏表示。
虽然已无新增的血吸虫病患者,但防控工作并未结束。刘志宏深知,任何工作都不可能仅靠一个人。近几年,她通过手写的操作手册、标注易错点的图谱、手把手带教进行“传帮带”,培养更多“能打仗”的人。她跑遍铜陵的乡镇卫生院,用通俗的语言讲清“怎么查、怎么防”,光培训课件就更新了8个版本。
与血吸虫病等寄生虫病“死磕”,用专业与奉献编织生命防护网,刘志宏的付出赢得了各界认可,获得“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安徽省十大能工巧匠”“安徽省最美医生”等诸多荣誉。今年,中央宣传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向全社会公开发布年度“最美医生”,刘志宏光荣入选。
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