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发布其母亲接受治疗的照片。 网络图
2018年,浙江环卫工人清理垃圾时被氢氟酸腐蚀。 网络图
近日,浙江杭州52岁女子进入闲林中路附近空地时,不慎接触废弃氢氟酸中毒,送医后经抢救无效不幸身亡。
9月16日,杭州市公安局余杭区分局工作人员向南都记者表示,涉事氢氟酸的具体来源还在调查中。周边商家称,事发地位于余杭区星洲竹影翠庭小区南侧后山山脚,“是拆迁地块,据说以前是个工厂”。
出现心脏衰竭、呼吸心跳停止等症状
南都此前报道,有网友发文称,其母亲外出散步时误踩到化学品氢氟酸,当场便无法行走,送医后被确诊氢氟酸中毒,后出现心脏衰竭、呼吸心跳停止等症状,最终不幸离世。
9月15日晚,杭州市余杭区闲林街道办事处发布通报确认此事。据通报,9月9日,涂某某(女,52岁)在进入闲林中路附近空地时,不慎接触废弃氢氟酸中毒,送医后经抢救无效于9月14日凌晨不幸身亡。公安机关在接警后第一时间介入调查;生态环境部门已按规范完成现场无害化处置;街道正在全力推进善后处置工作。目前,事发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对涂某某的不幸离世,我们深表痛心和惋惜,向当事人家属表示深切慰问。”
9月16日,杭州市公安局余杭区分局工作人员告诉南都记者,事发地为闲林中路旁的荒地,目前该区域已经完成无害化处理。至于涉事氢氟酸的具体来源,“还在调查中”。
周边商家:事发地为拆迁地段
同日,周边商家告诉南都记者,女子踩到氢氟酸的地段为“星洲竹影翠庭小区南侧后山拆迁地段,据说以前是个工厂”。
另一商家告诉南都记者,该地段原来有村委承包出去的二层楼房,“给人家做厂房,好久之前就在了”。上述商家向南都记者表示,“拆迁地段旁边有没人看管的地,有老太太在那边弄点蔬菜种种”。
新华社2018年年初曾报道过浙江一名环卫工人在清理垃圾时,双手被垃圾中的一瓶强酸化学品腐蚀。对此,浙江金华浦江城管当时通过官方微博回应:“曾去查找氢氟酸来源,因垃圾量太大且那地方都是随地乱丢在地上不入桶,所以很难找到户主。”
关注
氢氟酸俗称“化骨水”
不慎接触该如何应对?
氢氟酸因能迅速腐蚀皮肤、侵入骨骼,被俗称为“化骨水”。生活中还有哪些潜藏的化学危险?遭遇化学品接触该如何正确应对?医学专家表示,氢氟酸的隐蔽性和延迟性伤害使其风险极高,一旦误触,应立刻用流水冲洗20-30分钟并尽快送医。
即使少量接触也可致命
广州市荔湾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刘毅华告诉南都记者,氢氟酸溶液是无色透明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浓溶液或无水氢氟酸暴露在空气中会释放刺鼻烟雾。
“皮肤接触、吸入蒸气或误食均可能致命。”他解释道,氟离子穿透性强,可深入组织引发全身性中毒,初期症状可能不明显,但数小时后可能出现剧痛、呼吸困难、心律失常等。
“近期杭州女子因误触废弃氢氟酸身亡的事件表明,即使是少量接触也可能致命。”他表示,氢氟酸的隐蔽性和延迟性伤害使其风险极高。
刘毅华表示,氢氟酸通过皮肤接触、吸入或误食均可造成严重伤害。即使低浓度(如0.5%)的氢氟酸,若接触时间超过15分钟或暴露面积较大,也可能导致组织坏死、低钙血症、心律失常甚至死亡。高浓度氢氟酸(如70%)接触后会立即引发剧烈疼痛和深度灼伤,数小时内可致多器官衰竭。
氢氟酸并非唯一需要警惕的危险物质。事实上,家庭和工作场所中常见的多种化学品都暗藏风险,如果缺乏防护意识,同样可能对健康造成伤害。
一旦误触应立即送医
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中毒救治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杨志前向南都记者表示,目前医院最常见的是浓度较低的氢氟酸中毒病例,工人接触这类低浓度氢氟酸的状况较为普遍,这类氢氟酸主要用于清洗金属或地面等工业用途。
杨志前表示,氢氟酸灼伤有其明显的特殊性,其中的氟离子可溶解细胞膜,造成表皮、真皮、皮下组织损伤,剧烈疼痛,皮肤发黑甚至坏死,损伤可从皮肤逐渐向深层组织蔓延,直至骨膜和骨质,严重的可引起骨质坏死。
杨志前提醒道,氢氟酸灼伤不单纯是局部损伤,高浓度氢氟酸接触常合并吸入性肺损伤,且可经皮肤或呼吸道吸收引起全身中毒,严重的会危及生命。如果患者同时出现皮肤灼伤和呼吸道症状,通常代表病情较重。一旦皮肤灼伤面积超过3%,即可能发生中毒反应。“氢氟酸与体内钙离子结合,可导致低钙血症,严重时引发中毒性心肌炎甚至猝死。”
如果不小心接触氢氟酸受伤应该怎么办?杨志前表示,一旦误触,应立刻用流水冲洗20-30分钟并尽快送医,就医时应携带所接触的化学品,以便医护人员及时进行正确诊疗。刘毅华提醒患者,一旦误触氢氟酸,“即使症状轻微,也需立即前往医院”。就医时要告知医生接触氢氟酸的浓度与时间。
采写:南都记者 林诗妍 见习记者 李思涵
部分内容综合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