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以“奋进新征程、建功新福建”为主题的2025年福建省航标工职业技能竞赛在福州市闭幕。
本次竞赛为期3天,由福建省交通运输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总工会、共青团福建省委、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联合主办,吸引了全省交通运输行业沿海和内河8支航标巡检维护作业代表队、40名选手同台竞技,切磋交流航标专业技能。
“航标工作作为水上交通安全的基础性保障,技术性强、责任重大。”福建省公路运输、海员工会工作委员会主席李鹏表示,举办竞赛旨在以赛促学、以赛育才,展示航标工职业价值、彰显时代风采,让更多人了解并尊重这一职业。
比赛现场(央广网发 活动主办方供图)
聚焦航海保障核心岗位实战能力,竞赛设置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两大环节,其中实操部分涵盖灯浮标配套安装、桥涵标配电维护作业2个项目,全程模拟真实工作场景,全面考察选手综合业务能力。
选手正在高空作业(央广网发 活动主办方供图)
在桥涵标配电维护作业现场,随着裁判指令下达,选手们迅速穿戴好安全装备,攀爬至高空作业平台,对航标灯“心脏”——配电箱展开精密“外科手术”。该项目要求选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模拟市电接入下的器材检查与安装,既考验操作熟练度,也对速度、体能与专注力提出高要求。“比赛内容和实际工作高度契合,能帮我们在今后一线作业中更精准高效。”参赛选手表示。
福州航标基地码头的灯浮标配套安装竞赛同样如火如荼。选手们在“海巡16203”“海巡16206”轮上实操,涉及新设航标器材选择、灯器灯质调试、能源配备及应急处置等技能。竞赛评委介绍,项目重点考核选手对航标设备器材安装的熟练程度,以及特定场景下的应急响应能力。
灯浮标配套安装竞赛现场(央广网发 活动主办方供图)
桥涵标配电维护作业现场(央广网发 活动主办方供图)
值得关注的是,两项实操均明确严苛操作规范:桥涵标维护须断电作业、高空作业安全带挂钩不低于腰部、灯浮标闪光周期测试需完成3次完整周期等。裁判强调:“将日常维护关键细节转化为评分硬指标,是为了让规范操作成为一线航标工的本能,杜绝安全隐患。”
经过理论与实操的双重考核,最终陈有鹏凭借扎实功底斩获竞赛一等奖,陈孝雨、罗建铭分获二、三等奖,宁德代表队摘得团体第一名。“这不仅是技艺比拼,更是对日常工作的全面检验,让我看到不足,也学到了先进经验。”一等奖获得者陈有鹏坦言。
福州航标基地码头(央广网发 活动主办方供图)
作为航海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技能人才培养备受重视。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近期制定实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方案》,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该中心相关负责人指出,本次竞赛是“综合实用型人才护航工程”的生动实践,后续将总结经验,完善人才培养、评价、激励机制,为人才成长提供更广阔舞台。
“竞赛激发了航标工钻研技术的热情,推动形成‘崇尚技能、学习技能’的氛围。”福州航标处处长陈明忠表示,未来将以竞赛为契机,持续培养高素质航标人才,提升全省航标维护技术水平,为保障海上交通安全、服务“海上福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记者 龚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