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安区山豹应急救援队在龙坑山进行应急演练。
山豹应急救援队队员穿梭在龙坑山间,绘制防灭火专用地图。
陈少鹏向大家讲解防灭火专用地图。
“是你们给了我儿子第二次生命,这份恩情我们一辈子都不会忘!”电话中,潮州市民廖先生向所有参与当晚救援的英雄们表达谢意。尽管儿子目前仍在医院接受治疗,但他通过来电,传递着这份深深的感激。
时间倒回至8月17日那个惊心动魄的凌晨,在潮安区庵埠镇龙坑山十几米深的悬崖峭壁间,正是多支救援力量的疾速响应与协同拼搏,为两名坠崖青年赢得了生的希望……
●南方日报记者 叶彤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多部门深夜驰援
当晚00:03,潮安区山豹应急救援队值班室的电话骤然响起:“龙坑山两人坠崖受伤,请紧急救援!”几乎同时,潮安区消防救援大队与庵埠镇应急办的指令也已传来。
“快!快!快!”潮安区山豹应急救援队队长陈少鹏的吼声催促着队员们立即行动。救援绳、头盔、急救包、担架……大家分工协作,迅速整理装备。短短几分钟内,救援队伍便集结完毕,向着龙坑山疾驰而去。
救援车在蜿蜒的盘山路上飞速行驶。当山豹应急救援队抵达现场时,消防车、急救车和警车早已严阵以待。几名消防员正在崖边,借助消防车的灯光仔细勘察地形,紧张商讨着救援方案。山豹应急救援队队员们毫不迟疑,立即加入讨论。
“龙坑山的山势比预想的还要复杂,而且这个季节山里蛇类活动频繁,夜间救援尤其要小心。”潮安区消防救援大队庵埠消防救援站班长杨佳玫回忆道,“好在山豹应急救援队对龙坑山的地形了如指掌。他们常年在这一带开展训练和巡山工作,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很熟悉。有他们配合,为我们制定救援方案提供了极大帮助。”
山豹应急救援队加入后,救援队伍很快确定了最佳下降路线和着力点。时间紧迫,消防队员和山豹应急救援队队员迅速系好安全绳。“我下!”陈少鹏率先跃出崖边,其他救援人员紧随其后。他们在近乎垂直的岩壁上谨慎下降,脚下的碎石不时滚落。
悬崖下艰难转运
到达崖底后,救援人员打着手电筒急切地搜寻。“在这里!找到了!”几分钟后,崖下传来陈少鹏兴奋的呼喊声。顺着手电光望去,在距离崖顶十几米的一处狭小平台上,两名年轻小伙子正痛苦地蜷缩着。他们身上的衣物已被划破,沾满了泥土和血迹,脸上写满痛苦。
救援人员迅速靠近,经初步检查发现,两人均有明显骨折迹象。一人腿部变形严重,另一人手臂无法活动。因剧痛和惊吓,他们已无力自主移动。
“医疗包!担架!”陈少鹏通过对讲机急切呼叫。崖顶的队员立即将急救物资通过绳索缓缓下放。
在仅容一人转身的狭窄平台上,陈少鹏半跪在伤者身边。“坚持住,我们来了!”他一边安抚伤员,一边快速检查伤势。手电光下,可见伤者骨折处已肿胀变形,鲜血仍在渗出。他熟练地用纱布按压止血,再用夹板小心固定伤肢。
紧接着,更加艰难的转运工作开始了。由于山崖近乎垂直,将两名伤者安全送达崖顶难度极大。队员们与消防员紧密配合,将第一名伤者小心固定在担架上,用安全扁带层层加固。
“一、二、拉!”崖顶上的救援人员喊着口号,齐心协力拉动绳索。担架缓缓上升,在崖壁上不时碰撞到凸起的岩石,每一次碰撞都让所有人的心揪到嗓子眼。
“向左一点!”“停!避开那个树桩!”陈少鹏在下方紧张地指挥着。汗水浸透了救援服,紧紧贴在背上,但没有人顾得上擦拭。
当第一名伤者终于被安全拉上崖顶,现场响起一阵欣慰的欢呼。然而救援还远未结束,队员们来不及喘口气,立即投入对第二名伤者的救援工作中。
当晚约凌晨1时45分,第二名伤者被成功救上悬崖。现场人员终于松了一口气,不少人发出欣慰的欢呼。救护车门关上后,许多队员累得直接坐在地上,直到这时才感觉到手臂已经酸痛得抬不起来了。
■特写
用脚步丈量出的“生命地图”
站在龙坑山一处高地上,陈少鹏展开手中那张已被翻得有些发旧的地图,眼神坚定而熟悉。“能那么快找到坠崖者,靠的不是运气,是它。”他手指轻轻点在地图上密密麻麻的标注之间,“这座山的每一道坎、每一片林,都在这上面了。”
为了绘制这张防灭火专用地图,自2016年以来,陈少鹏和队员们几乎踏遍了龙坑山的每一寸土地。他回忆道:“那几个月,我们每天天没亮就出发,背着几十斤重的测绘仪器,穿丛林、爬陡坡。”荆棘划破衣服、汗水浸透肩带是家常便饭。“有些地方根本算不上路,全靠刀劈出来。”
他们不仅测绘地形,还详细记录植被类型、密度,寻找并标注所有可用水源,以及最容易起烟、蹿火的风险点。“哪一片是密林、哪里是荒草坡,哪处坡陡、哪块岩松,甚至哪些区域手机信号弱,我们都一一记在这张图上。”
正是这份倾注了无数心血的“作战图”,在多次火情预警中发挥关键作用。“2017年4月龙坑山某处地方发生火灾,就是因为地图提前标出那里茅草密集、道路难行,我们迅速调度就近水源、选择最稳路线,军民联合下三个小时控制火势。”陈少鹏语气沉稳地说,“它不只是一张图,更是我们守护这座山的底气。”
如今,这份龙坑山的防灭火详细地图已成为消防、应急等多支队伍的共享保障。每一次巡山、每一次救援,它都在无声地指引方向,继续守护着龙坑山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