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软件园。
在福州软件园,为何企业要从承租方变身为业主?五四路CBD的塔吊下,怎样的建筑能承载“十万亿资金磁场”?国棉厂旧址上,莫比乌斯环如何串联起十五年育人链?鼓楼用项目实景作答:当产业空间、金融载体、教育领域同时启动“未来模式”,鼓楼区发展的无限可能正从图纸走向现实。
今年以来,鼓楼区持续深化拓展“三争”、全力开展“奋勇争先”行动,走前头、当先锋、作表率,推进项目建设攻坚战,打好招商引资组合拳,激活创新驱动强引擎,努力为省市发展大局多作贡献。
福州软件园D区的人工智能研发制造基地。
链式布局
人工智能研发制造基地的产业集聚密码
【现场探访】
在福山郊野公园的绿意环抱中,玻璃幕墙的研发楼群拔地而起,阳光折射下的科技光芒与郊野福道形成鲜明呼应。这里正是位于福州软件园D区的人工智能研发制造基地。
当D区刚启动改造、基地还是一张图纸时,就被一家高端科学相机龙头企业相中。“近年来,公司产值快速增长,亟需升级至更大规模的场地。我们原本在福州没有找到合适的场所,鼓楼区招商团队得知我们的需求后,真诚细致地服务,多次陪同我们到实地考察。”公司负责人说。
将招商前置的同时,鼓楼还让该企业从结构设计、施工阶段就参与基地建设,为他们个性化定制研发楼,让企业从最初的租赁转变为购买。
“新楼总建筑面积达到1万平方米,是我们此前场所面积的2.7倍。”上述负责人介绍,这里的高标准产线面积显著扩大,设置了数个空间用于添置更多仪器和实验室,使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走得更快。
基地在设计上还花了很多心思。入驻企业与设计主创团队反复沟通调整,在保证动线效率的同时,设计了人人有窗景的办公大楼,把城市风景和每个人更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人工智能研发制造基地总建筑面积9.17万平方米,已新建6栋研发楼、3栋人才公寓,新增车位235个,配套服务设施更加完善。“搬迁前夕,软件园管委会还联系相关部门、调配资源,为我们开通了通勤接驳车。”员工叶辛表示,鼓楼区成熟的产业生态、优质的营商环境让公司坚定了发展信心。
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育生态,鼓楼正朝着打造全市人工智能场景孵化加速基地、全省垂直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创新中心以及全国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聚高地目标奋进。
【经验启示】
当土地资源使用逼近“天花板”,如何蹚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在场景丰富、产业集聚的鼓楼区,人工智能成为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人工智能产业园先行区建设持续深化。
建强载体,是破题关键。“软件园D区原本建有20栋小体量研发楼,经改造提升实现容积率翻番。难能可贵的是,项目获批专项债1.4亿元,引入社会资本2.3亿元,实现‘用土地资源撬动社会资本’。”福州软件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软件园D区获批建设后,鼓楼一方面落实“五全”“四到”,探索建立了租税联动的招商机制,边设计施工、边招大引强;另一方面聚焦“五链”融合,对标全国一流做优产业生态,出台了一揽子政策,谋划打造光子应用与创新中心等平台,为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场景培育、人才保障等全生命周期服务。
软件园还注重内外兼修,加速提质增效扩区。园区正积极外拓空间,按照“一园多区”模式,加快打造“研发总部—生产基地”飞地样板。同时,周边地块开发利用已启动,储备了11幅地块,其中4幅重点地块正在进行深化设计。
规划高度210米的福州总部经济新标杆刷新五四路CBD天际线。
龙头牵引
兴业银行(集团)福州营运中心的金融地标革新
【现场探访】
迎着晨曦,钢铁交响曲奏响新的乐章。兴业银行(集团)福州营运中心项目现场,塔吊如同巨人的手臂,将又一组构件精准吊装至高空。这座规划210米的福州总部经济新标杆以肉眼可以见的速度向上生长,刷新五四路CBD的天际线。
建设中的兴业银行集团总部办公大楼,由业务运营主楼和综合裙楼组成,是省、市重点项目。工程整体采用超高层钢结构双核心筒结构,总建筑面积达13.1万平方米,地上塔楼共39层,主要用作营运办公及配套用房;地下3层,功能为设备机房、车库等。
从空中俯瞰,项目将“榕影垂江”的地域风貌意境凝固在现代化建筑之中,蕴含生长与传承的寓意。塔楼底层打造出酷似指纹的内拱结构入口,象征安全可靠的支付管理,彰显亲民文化特色与金融行业属性。
走进中庭施工现场,600平方米的超高空间无柱大堂已初现雏形。工程运用钢结构创新技术,采用分段吊挂的方式,进一步提升空间的开阔感与通透性。
该项目在争创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的同时,绿色基因也十分突出。项目在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通过一系列绿色建筑技术和措施,超国家节能标准10%以上,致力于践行绿色银行理念,打造可持续化生态办公楼标杆。
这艘“金融航母”计划于2028年启航,届时可容纳2000人在此办公。项目投用后预计5年内拉动资金规模超十万亿元,税收超百亿元,将进一步放大鼓楼作为全省金融集聚区的集群效应,助力福州打造海丝核心区金融中心。
兴业银行(集团)福州营运中心。
【经验启示】
40年前,温泉大饭店是福州地标之一。今天,一座新型标志性建筑已经破土而出。两代地标见证了鼓楼作为首善之区,从传统服务业大区迈向现代服务业强区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这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3件事:保障好大项目、服务好大龙头、发展好大产业。”鼓楼区主要负责同志说。
鼓楼深挖央企、国企、民企龙头的潜力,谋划重点项目,并靠前服务项目建设。兴业银行(集团)福州营运中心是鼓楼区金融业发展的代表性项目,早在2017年项目谋划阶段,鼓楼就组建了工作专班,先后走访76次,协调解决问题104件次。
如何更好发挥龙头企业对产业集群的辐射带动效应?鼓楼一方面当好“店小二”,建立“一线处置”“服务企业日”“服务企业大会”“企业服务直通车”机制等一整套独具特色的服务企业体系;另一方面当好“合伙人”,兴业银行先后落地兴银理财等5家子公司,这一次兴银AIC、兴业海峡基金等项目落户鼓楼,将为实施强省会战略添砖加瓦。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也是鼓楼区的支柱产业之一。2024年,鼓楼全区金融业增加值达606.34亿元,分别占全省、全市的18.6%、47%。近年来,鼓楼全力打造金融产业集聚区,集聚11类、421家持牌机构,引入上交所等8个省级平台资源,携手省、市、区三级共建朱紫坊基金港,推动金融、科技、产业实现良性循环。
鼓楼区面积最大的学校——福州延安未来学校。
教育创新
福州延安未来学校的无界育人探索
【现场探访】
在国棉厂嘉达地块,鼓楼区面积最大的学校——福州延安未来学校今年秋季投用。踏入高中部大门,文化墙一旁的“莫比乌斯环”雕塑引人注目。
“数学符号‘无穷大’∞,是这所学校的LOGO,象征着学生未来的无限可能。”福州延安中学教育集团总校长蔡叶涛介绍,学校的西边是运动区,中间是体艺楼,东面是教学区,串联成一个巨大的“莫比乌斯环”,构建无边界学习空间。
一条蜿蜒的彩虹桥连接东、西教学区,展示着学生的“五育”特长和成就,铺就“星光大道”。而这座学校的未来感,走进教室便可见一斑。
这里的教室与传统教室不同,撤掉了讲台,营造平等、互动的课堂氛围。教室后面的黑板也被毛毡墙代替,以便随时展示学生的个性化作品。
英语场景教室采用沉浸式学习模式,有“未来梦想小剧场”让学生演绎青春故事,有“主题情景体验区”还原多元生活场景,有“跨文化交际区”拓宽国际视野,还有“智能互动学习区”借科技之力实现个性化英语学习。
生命科学教室陈列着显微镜、注射泵、监护仪等一批全真医疗器材。在这里,学校将与协和医院等开展科普讲座、小课题研究、实验操作等形式的课程合作,让学生体验生命科学的奥妙,培养创新精神。
AI教室里,智慧黑板、智能摄像头、扫描仪、智能笔等设备也已到位。“数字时代的未来教育,必然开展基于数据驱动下的精准教学。”蔡叶涛表示,数据的核心引擎就是鼓楼区家校共育智慧云平台,全区教育应用服务通过“鼓教通”统一门户,形成教育高质量数据集群。
延安未来学校未来教室。
【经验启示】
福州延安未来学校,是全市第一所以“未来”命名的学校。
何以“未来”?蔡叶涛说:“‘未来’有两层意思,一个是硬件很未来,主建筑设计灵感来自‘莫比乌斯环’,寓意赋予学生未来无限可能。二是软件很未来,通过适度前瞻设计学制和课程,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
学校着力培养具备科学素养、创新潜质、国际视野的未来人才。这不仅需要顶尖的教研水平,更要有很强的创新培养能力。为此,鼓楼区决定由延安中学教育集团承接办学工作,最大程度地发挥优质名校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这里,探索新型育人模式。高中部对面是小学-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再往东是幼儿园,实施十五年一体化育人。其最大优势在于“系统性”,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打破学段壁垒,课程、教学、管理、资源实现高度整合与优化。
这里,搭建未来教师孵化地。成长于信息时代的“90后”群体,思想观念更加开放包容,鼓楼从全区遴选多名“90后”优秀教师组建团队,并创新打造全市首个中小学博士教科研工作室以及全区教师发展中心。
这里,开发教联体新课程。鼓楼以学校为核心,整合社会和家庭资源,通过项目化学习和跨学科实践,培养学生的前瞻思维和创新能力。比如,联合字节跳动等科技企业开发AI通识课程包,联合协和医院、省立医院、省妇幼保健院等三甲医院共建生命科学课程,与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发英语特色校本课程。
“我们将锚定‘未来教育’主题,培养‘未来教师’,探索‘未来课程’,全力打造全国一流教育强区,为福州加快建设教育强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鼓楼区主要负责同志说。(记者 莫思予 通讯员 彭辉 图片由记者池远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