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黄晓庆
8月20日,内江市资中县天雷救援队队长吴军接到一条协助信息,一名老人走失,急需寻找。他迅速将这条通知发到群里,救援队员纷纷行动,或转发寻人启事或就近寻找。两个小时左右,走失老人被发现。
资中县天雷救援队由来自各行各业的爱心人士组成,是内江市第一支县级社会救援队伍。截至目前,救援队已有78名队员,其中15名女性。
建队以来,天雷救援队积极协助应急部门处理各类应急突发事件,先后参与应急救援和训练任务70多次,圆满完成了山体滑坡、地震、溺水、洪涝灾害等一系列救援活动,用行动和担当诠释了民间公益救援组织的责任与使命,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协助扑灭山火
被救者受到感召加入队伍
天雷救援队的成员不少都是长期从事公益活动的爱心人士,他们不仅有一颗热忱之心,还拥有专业的救援经验。36岁的李刚就是其中之一,他原本是蓝天救援队的一名成员,加入天雷救援队后,他多次参与水域、山火救援行动。
印象最深刻的是2024年4月的一次山火扑救,那天下午接到命令时,他还和队员们在一起进行水域搜救。没来得及休息,救援队就转到了起火点,协助消防队开展山火扑救。当时缺少专业装备,10多名队员就拿着铁扫把扑火。“火势很大,又是逆风,扑几下就得换人。”就这样,队员们坚持了近两小时,成功将负责区域的山火扑灭。
天雷救援队协助山火扑救
在天雷救援队的办公室,悬挂着不少锦旗,其中一面写着“迎难而上冲锋在前 生命至上大爱无疆”的锦旗是陈东、向勇于2023年送的。当时他们在钓鱼过程中,突遇涨水被困,所幸在救援队的帮助下成功脱困。被队员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打动,后来,两人也加入了天雷救援队。
支援抗洪抢险
打捞木材清理河道堵塞物
2024年7月13日,内江突发暴雨,多个乡镇遭遇了洪涝灾害,天雷救援队接到了去太平镇支援抗洪抢险的任务。
天雷救援队副队长蒋兵还记得,抵达太平镇后,一部分人员协助转移低洼商铺的群众和物资,另一部分人员则负责清理堵塞的桥洞。
桥洞旁边有一家木材商,涨水后,店里存放的长木材被冲入河道,横在桥洞口,再加之上游漂来枯枝落叶等,不仅堵塞了桥洞通道,还直接影响了洪水的正常排泄,加剧了上游积水风险。
天雷救援队进行水域救援
天雷救援队将橡皮艇放进河道,左右两边各站几个人拉着绳子固定橡皮艇,避免被湍急的河水冲走。橡皮艇上,蒋兵和队员俞强负责打捞堵塞物。他们坐在船舷上,一只脚在船里,一只脚在河中,将木材绑住,桥上的队员再往上拉。遇到大一点的树木,还得用锯子割断。
“打捞的过程还是很危险,稍不注意就会落入水里。”蒋兵说,尽管如此,大家都没有退缩,甚至连女队员都在下游较浅的河道,清理堵塞物。
清理结束后,救援队正在吃午饭时,就接到去东兴区白合镇支援抗洪抢险的任务,大家放下碗筷,又往白合镇赶。
开展水域救援
克服困难尽最大努力完成任务
成立三年来,天雷救援队参与最多的是水域救援,他们不仅拥有专业的救援设备,也积累了丰富的救援经验。
救援装备
今年5月,资州大桥有人溺水。事发当天傍晚6点过,天雷救援队15名队员,携带两艘橡皮艇,赶到现场协助搜救。队员先利用声呐打捞钩进行探查,发现疑似点位后,4名潜水员分两组轮流下水搜救。
队长吴军就是潜水员之一,加入天雷救援队后,他考取了潜水证、五级应急救援证、红十字救护员证等多个资格证。
吴军回忆道,水流湍急、能见度低、水下地形复杂,都给救援增加了难度,每次下水只能搜寻10多分钟。那晚,救援队通宵作业,一直到3天后,才将溺水者找到。
“每次不管任务有多难,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完成。”吴军特别强调,救援的前提是保障好自身的安全,他们不提倡英雄主义。
天雷救援队支援抗洪抢险
为此,每隔一段时间,天雷救援队都会组织队员进行理论和实操的训练,有时邀请专家前来授课,有时外派学习。不仅如此,队里的救援设备也在不断更新,潜水设备、破拆工具、救援器材,种类齐全,可全方位适配水域、地震、山林火灾等不同救援场景。
凭借扎实的能力与完备的保障,这支源自民间的公益救援组织,已成为当地应急救援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图片来源:天雷救援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