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汛以来,云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通过强化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完善预警响应机制、提升物资保障能力,全面筑牢防汛安全防线。
专业力量与基层队伍并重,构建多元融合的救援体系。西盟县消防救援大队作为消防主力军,持续开展防汛救灾和水域救援实战演练,装备齐全、训练有素,具备快速响应和协同作战能力。乡镇专职消防队被纳入统一执勤、训练和作战体系,定期轮训,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
在基层,乡镇应急抢险队成为“第一道防线”。全县673名基层抢险队员覆盖7个乡镇36个行政村,实现县域全覆盖。他们深入村寨排查隐患,以佤汉双语宣传避险知识,提升群众防灾意识。
机制与联动并举,打造精准高效的“智慧防线”。西盟全面推行“1262”精细化预报与响应联动机制,提前12小时、6小时、2小时逐级发布强降水预警,形成“预警—响应—行动”闭环管理。同时严格执行“四个一律”要求,推动防汛工作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御”。
该县县、乡、村三级应急指挥体系高效运转,依托指挥平台实现信息互联互通,确保预警信息精准“叫应”到人。同时,无人机、卫星电话、对讲机构建“天空—地面—网络”三位一体应急通信网,提升极端天气下信息传递能力。
物资储备与能力建设并进,夯实防汛减灾基础。目前,西盟县储备帐篷、棉被、折叠床等40余类应急物资超2万件,配备救援车辆119台、装载机88台、无人机16架,确保物资调得出、运得快、用得好。通过集中培训、业务课堂和实战演练,持续提升应急队伍实战能力。
此外,西盟广泛开展应急知识普及和防灾演练,提升群众自救互救能力。重点村寨村民不仅掌握应急知识,还能熟练使用简单救援装备,实现“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受益”。
从专业队伍冲锋在前,到基层群众守望相助,从精准预警到果断决策,西盟正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下一步,该县将继续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持续提升防汛减灾能力,为人民群众构筑坚实的安全屏障。(刁弘智、吴元皓)
来源:西盟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