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沙县东十一路旁,新型智能取水栓前的环卫车辆正有序排队取水。工作人员手持IC卡轻轻一刷,水流便精准注入车辆水箱,全程高效又规范。
“以前取水又麻烦又没个准头,现在刷卡就能用,方便还合规!”环卫师傅的感慨里满是认可。不远处,鲜红的消火栓静立街边,顶部智能监测终端闪烁的绿色信号灯,与橙黄取水栓相映成趣——这“消防红”与“民生黄”的搭配,正是星沙水资源管理迈入精细化、智能化新阶段的生动注脚。
在城市基础设施版图中,消火栓是守护消防安全的“忠诚卫士”,但老的消火栓用久了,慢慢就会暴露一些问题:维护不及时、完好率不足、非法用水难监管、数据监测不及时等。为啃下这些“硬骨头”,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星沙水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沙水务)主动引入智慧消防栓——现在2219台红色智能消火栓及124台黄色取水栓在星沙“安了家”,一场让水资源管理变得更细致的革新,已经悄悄开始了。
终结“无序取水”:“红黄双轨”立起用水规矩
过去,环卫、园林车“挤占”消火栓取水、居民私接水管偷水的情况时有发生。如今,智慧消防栓在街头划清了用水“边界”:主干道旁的橙黄色智能取水栓,成了环卫车辆的专属“加油站”——司机轻触IC卡,电磁阀门自动开启,水量精准计量;鲜红的消火栓则戴上了“智能帽”,顶部的安全模块像“神经末梢”般敏锐,一旦有非常规开启行为,立刻触发平台警报,实时反馈违规操作,帮助星沙水务精准稽查、守住合规用水底线。这套“红黄双轨”体系,让城市水脉管理真正实现了“车有专道、水有专途”。
走进星沙水务调度中心,配套的消防栓智慧管理平台上,数百个红黄光点实时跳动:红色图标对应智能消火栓,管网压力、设备状态等数据有异常即刻更新、提醒;黄色标注的是取水栓,水量数据一目了然。“每个终端都是供水管网的‘神经元’。”工作人员点击地图某消火栓,它的基础信息随即弹出——安装地址、异常告警、实时压力、七天用水量、北斗定位等信息实时刷新。这些“数字哨兵”织就的物联网,正24小时守护着城市水脉。
智慧中枢发力:激活水网“生命体征”
在星沙水务调度中心的蓝色大屏上,流动的数据流正编织城市水网的“神经网络”。过去被动待命的消防栓,如今成了24小时在岗的“安全哨兵”,在降产销差与护城市安全上双向发力。
开元路管网段曾因0.1MPa的异常压力波动触发警报,检修人员凭借系统精准定位,很快找到两处渗漏接口。“以前查暗漏平均要45天,现在72小时内就能处置完毕。”项目负责人介绍道。自2021年建设至2024年12月实现全城覆盖以来,智慧消火栓通过压力监测与实时报警功能,显著减少了因设备损坏和偷盗水引发的漏水问题。2024年7月至2025年6月期间,智能消火栓与取水栓的区域用水占比仅为4.16%,有效降低了区域取水量和后台监测的用水量,为年度产销差率的下降提供了扎实的数据支撑。
此外,专用取水栓还破解了“混用”老难题:22条主干道上的124台黄色取水栓投用后,取水量慢慢涨了,环卫取水车辆渐渐习惯了到智能取水栓取水,消火栓彻底卸下了民生取水的“额外负担”。
更关键的是,它让城市安全防护实现“毫秒级响应”。“现在救援路上,就能从App查救援路段消火栓的位置和状态,取水时间从5分钟压减到30秒,路上就能定好取水方案。”消防中队长展示着设备的一键导航功能和状态详情页,语气里满是肯定。
这些遍布城区的红黄终端,正把水流变成数据流——每滴水的旅程,都成了守护安全、提升效能的数字化记录。在水压曲线的脉动里,在计量数据的跳动中,星沙水网已被赋予全新的“生命体征”。
制度为科技“铺路”:从硬件升级到治理革新
这场技术变革的背后,是制度的强力托底。《长沙市城市供水用水管理条例》第二十九条“设置专用供水设施并实施全面计量”的要求,成了关键“引擎”:“专用水栓”条款给黄色取水栓“正名”,“全面计量化”催促管理闭环。
电子身份证系统给每台设备发了“唯一编码”,让维修响应速度比以前快了3倍,年维护成本降了36万元;水务、消防、城管等多部门数据整合,建起“一栓一档”全生命周期档案;盗水追偿新规按“管道最大流量×盗水时长”计算追偿额,运行后违规取水现象直接下降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