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吴维 通讯员 郑建军
近日,前海湾海域风平浪静,深圳市退役军人红星应急救援队携带水下生命探测仪、无人搜救探测仪等核心装备,赴交通部南海救助局深圳救助基地,与基地专业团队以海为场,围绕水下搜救技术展开一场聚焦实战的深度交流。
不同于室内研讨,此次交流将“课堂”搬到了前海湾实战海域。南海救助局深圳基地专业团队率先演示专业级水下声呐设备在复杂海况下的操作流程,从声呐探头入水角度校准,到通过声波反射图像辨别生命信号与障碍物,再到结合洋流、水深等环境参数优化探测路径,每一个细节都结合真实救援案例细致讲解,为我方队员提供了专业参考。
随后,红星救援队队员重点操作自带的无人搜救探测仪,在基地专家指导下开展实操演练。队员们操控无人设备在模拟目标区域展开搜索,实时传输探测数据,双方就“无人搜救探测仪在浅滩、礁石区的灵活部署”“民间无人装备与专业设备的协同应用”等实战问题展开即时探讨,现场交流气氛热烈。
“前海湾水下多淤泥、船舶密集,对无人设备的避障要求很高,刚才专家分享的环境参数预判技巧,对我们提升无人探测仪的搜救效率太有帮助了!”一位队员在实操后说。而基地救助专家也坦言,救援队带来的无人搜救探测仪在快速部署、多场景适应上的优势,以及队员们总结的“小型无人设备多组协同搜索”经验,对提升突发情况下的初期搜救效率很有启发。
此次前海湾实战交流,让双方在无人搜救装备的技术应用、环境适配、团队协作等方面达成更多共识。未来,深圳市退役军人红星应急救援队将继续带着装备与专业力量开展交流,以实战切磋促技术提升,共同筑牢南海海域生命安全防线。
(深圳市退役军人红星应急救援队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