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过后,杭州回归高温模式,周末气温最高36℃。8月3日,杭州消防景区大队灵隐消防救援站一天就接到了4起游客因中暑被困山中的求助。
“白天中暑比较常见,但晚上也不能掉以轻心。”参与救援的灵隐站消防员说,“其中一例就发生在晚上,我们找了近两个小时。”
“特意避开白天爬山,没想到也中暑了”
周日晚8点,杭州飘着小雨,灵隐站消防员终于在天竺山的一条野路边找到了李先生。
见到李先生时,他面色苍白瘫坐在树下,上身已经湿透。“你们可算来了,他没法活动,我也没办法。”一旁的男士说自己恰巧路过,看到李先生倒在路边,“他说自己中暑了,浑身没劲,我就报警了。”
消防员给李先生递上矿泉水和食物,让他恢复体力。考虑到山间野路陡峭,随后将李先生搀扶下山交给了120医护人员。
据了解,李先生下午进入天竺山,山间闷热潮湿让他颇感不适。傍晚下雨前,他发现自己呼吸急促,浑身发热,手脚开始发麻。“应该是中暑了。”李先生说自己走到一条山道后实在坚持不住栽倒在路边,幸好碰到了路过的好心人,“特意避开白天来爬山,没想到晚上也会中暑。”
“白天高温大家防暑意识强,但是夜间中暑的危害也要警惕。”消防员解释,夜间山中的高温高湿环境会阻碍人体出汗散热,导致体温调节失衡。爬山等高强度活动会加速身体产热,若水分和电解质补充不足,也极易引发中暑。
杭州持续高温,警惕晚间中暑
如遇不适,立即停止运动
当天中午,灵隐站在两个小时内先后救助了3位游客,他们都是因为午间气温较高,爬到半山腰体力不支且中暑才求助消防员。“这三位的体重都超过了160斤,而且都没有吃早饭直接去爬山。”消防员说,找到他们时都已经出现了手脚麻木的情况,游客无法自行活动,最后是用担架把他们抬下山的。
杭州消防提醒,近期杭州高温天气持续,闷热感较大,大家在外出徒步爬山或者剧烈运动时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及时补充水分。外出时请关注当地高温预警信息,夜间温度超过28℃时要格外警惕,采取相应防护措施。进行高强度运动时如遇不适,应立即停止并休息,遇到紧急情况要第一时间拨打报警电话。
这些防暑误区别“踩坑”
待在室内虽然可以躲避日晒
但有些误区如果不加以注意
同样也会遇到健康问题
警惕“室内中暑”
不是只有户外暴晒才会中暑,在通风不良的室内闷热环境下,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氧气供应不足,空气中污染物和灰尘可能刺激呼吸道和皮肤,更易导致头痛和头晕等症状。尤其一些体弱多病者、老人因不喜欢或其他原因等不开空调电扇,同样会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出现障碍,诱发中暑。
长期紧闭门窗开空调,就有可能造成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超标,当环境内含氧量少,就会导致呼吸过于频繁,肺部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还会引发呼吸性碱中毒。
过度依赖空调
警惕心脑血管疾病
当人体长时间处于低温环境中,特别是直接对着空调冷风直吹,血管会遇冷收缩。这种收缩不仅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还可能诱发心梗、脑梗等严重疾病。同时,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还可能导致身体适应力下降,一旦离开空调环境,更容易中暑。
可以通过调整空调风向、设置合适的温度等方式来减少冷风对人体的直接刺激。在使用空调时,一定要注意保持室内外温差适宜。
猛灌凉白开
小心越喝越脱水
灌一大杯白水虽然酣畅淋漓,但可能导致脱水进一步加重,因为人体在脱水情况下已经丢失了电解质,这时如果一次性饮入大量的白水,会让体液中电解质浓度进一步稀释,人体为了维持原有电解质浓度就会努力地排水,这就是“自发性脱水”,容易导致越喝越渴、越喝越排,脱水症状不但没有缓解反而加重了。因此在补水的同时,不要忘记补充电解质水。
记者 贾凯 通讯员 陈浙徽 部分来源:苏州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