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相“荟” 同心向融——写在第十三届海峡青年荟集中活动热烈开展之际
创始人
2025-08-04 09:37:43
0

“青春相‘荟’,同心向融”,在这第十三届海峡青年荟集中活动热烈开展之际,一幅充满活力与希望的画卷在海峡两岸徐徐展开。青年们怀揣着梦想与激情汇聚于此,彼此交流、碰撞。他们以青春的力量,打破地域的隔阂,携手共进。在这里,文化的交融如潺潺流水,传统与现代相互交织,展现出独特的魅力。每一个参与的青年,都像是一颗闪耀的星星,共同照亮了海峡两岸青年交流合作的天空,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动力。


青春相“荟” 同心向融——写在第十三届海峡青年荟集中活动热烈开展之际两岸青年在海峡青年交流营地结下深厚友谊。记者 林双伟 摄

盛夏8月,榕城绿荫如盖,第十三届海峡青年荟(以下简称“海青荟”)如期而至,青春的旋律再次在这座城市响起。

13年来,每一个盛夏,总有一拨拨台湾青年跨越海峡来到福州。这场属于两岸青年的盛会,串联起万千青年的青春记忆,也奏响了两岸交流融合的乐章。今年,海峡青年节正式升格为海峡青年荟。在第十三届海峡青年荟集中活动热烈开展之际,回望这场青春嘉年华,记者从中梳理出三个关键词,带你重温那些动人瞬间、展望未来图景。

关键词 体验

一次次心动的相遇

“大陆到底什么样?”这曾是不少台湾青年出发前的最大疑问。

13年来,这场属于两岸青年的盛会用热情和创意打破隔阂、建立联结。从快闪、街舞、直播、电竞等活动举办,到AI、VR等数字技术赋能,青年人成为舞台的主角,也让福州成为越来越多台湾青年的“大陆初体验”。

青春相“荟” 同心向融——写在第十三届海峡青年荟集中活动热烈开展之际2024年海峡两岸霹雳舞大赛。

【镜头回放】

第五届海青节首次引入电竞交流活动,为两岸电竞爱好者搭建起交流的平台;

第六届海青节首次设置两岸少数民族青少年交流活动,邀请台湾赛德克部落、阿美部落和泰雅部落的118名少数民族青年参与;

第十届海青节,以福州市举办“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为契机,首设海峡两岸青少年“创未来”创客交流赛,推动两岸青年在智能机器人领域交流互鉴;

第十一届海青节新增海峡两岸霹雳舞大赛、闽台马术邀请赛、两岸青少年棒球交流营及“海峡杯”青年扑克大赛等一批更时尚、更具青春活力的交流项目;

第十二届海青节将户外探索、城市漫游、剧本杀等融入各项活动。

青春相“荟” 同心向融——写在第十三届海峡青年荟集中活动热烈开展之际第二届“海丝杯”全国青少年足球邀请赛上,两岸青少年切磋球技。

【融合之声】

“我们还想再来!”这是许多台湾青年在活动临别时的共同心声。

“原本只是想‘看看’,没想到一头栽进来了。”台湾青年林景上说,第一次踏上大陆便被福州的热情所感染,最打动他的一幕,是营地里与大陆同龄人围坐夜谈,“我们聊学习、聊家庭、聊对未来的焦虑,发现彼此想的事竟然出奇地相似。”

每次的交流时光虽短,却让不少台湾青年打开心扉、卸下成见。他们从“看看就走”的路人,变成“想再回来”的朋友,短暂的相聚种下再会的约定,也为未来并肩前行埋下伏笔。

“我们约好下次还要见面!”台湾青年黄郁涵说,她与大陆青年陈榕钦在活动中相识,短短几天收获深厚友谊,“真的像交到一个很久没见的老朋友,越聊越投缘。”

这一“相遇”的背后,映照着两岸青年真实、深入了解对方的渴望。在轻松的氛围中,文化不再遥远,身份不再设限,青春因交融而丰盈。

2013年以来,这场属于两岸青年的盛会已累计吸引超4.1万名青年参与,其中台湾青年超过2.3万人,近一半是首次踏足大陆。一次海青之行,往往成为他们重新认知大陆的窗口——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心去想,从而收获一个具体、可感的大陆印象。

如何持续点燃青年的热情?福州始终在创新中求突破,每一届都推出符合年轻人口味的活动,让活动“年年有新意、次次都惊喜”。

今年活动涵盖棒球、橄榄球、电竞等深受两岸青年喜爱的热门项目,同时拓展至曲艺、羽毛球等新领域,提升了文化与体育的交融感;依托福州马尾的海峡青年交流营地,主办方还将组织为期7天的驻地联欢体验,构建起更加沉浸、连续、年轻化的“营地生活圈”。

青春相“荟” 同心向融——写在第十三届海峡青年荟集中活动热烈开展之际台湾青年体验汉服与三条簪。

关键词 融通

一次次心灵的靠近

文化的熟悉感,是两岸青年间最自然的共鸣。

漫步古街遗址,聆听历史回响;走进乡村,看见“向往的生活”;沉浸在茶香、非遗手作、夜游闽江的体验中,感受这座古城的传统与现代交融……13年来,这场属于两岸青年的盛会不断搭建情感桥梁,以文化为媒、以共鸣为线,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让“同文同种”的血脉联结愈加深厚。

【镜头回放】

第六届海青节,首届“台湾学子重走科举路研习营”启动,两岸学子携手并肩,重走科举路,感受两岸同根同源的历史文化;

第七届海青节首次举办汉式集体婚礼,30对两岸新人在福州喜娘“好呀好呀”的喝彩声中,踏着汉乐鼓点登上舞台;

第九届海青节创新举办黄巷·两岸青年文化交流周,打造“台湾一条街”,两岸青年在音乐交流、非遗展示等活动中感受同根同源;

第十二届海青节,“三把刀”作为非遗技艺之一登上峰会的舞台,引起海峡两岸青少年的广泛关注。

青春相“荟” 同心向融——写在第十三届海峡青年荟集中活动热烈开展之际首届海峡两岸(福州)交响管乐团音乐会。

【融合之声】

“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如此强烈的文化归属感。”在第十二届海青节的活动中,台湾青年林彦良在莆田湄洲岛林氏宗祠前,穿上博士服拍下特别的一幕。他说:“我的祖辈也来自福建,当我在这里看到墓碑上刻着相同堂号的那一刻,内心有种深深的震撼——原来我们的距离,从来没那么远。”

这种心灵的触动,并非个例。台湾青年王执中参加过去年的海青节后坦言:“在外表、文化、信仰上,我们有着同样的根。我们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小时候背《离骚》,长大后看金庸小说。我念的历史书也写着夏商周、秦汉、三国,中华文化早已融入我生活的喜怒哀乐,影响着我如何理解世界、与人相处。”

正如台湾嘉义大学副教授庄淑琼所感受到的,“海青节为青年搭建了一个以文化为纽带的交流平台,促进彼此了解,传承共同的文化记忆”。

基于这样的共识与期待,今年海青荟精心设计了52项活动,其中26项为文化交流活动,既涵盖曲艺、工艺美术等中华传统文化项目,又包括舞蹈、绘画、音乐等青年喜闻乐见的项目,更深度挖掘福建本地文化,创新推出茶盏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等体验项目。

同时,依托三坊七巷等福州文化地标,设计传统文化体验线路与项目,在海峡青年交流营地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手作、非遗体验活动,让两岸青年近距离、多视角、深层次地感受中华文化魅力。

青春相“荟” 同心向融——写在第十三届海峡青年荟集中活动热烈开展之际台湾青年了解来榕创业创新的相关政策。

关键词 成长

一次次未来的启程

青春的脚步不会止步于一次活动。能不能“留下来”,能不能“站得稳”,决定了这场青春之约的深度和未来。

13年来,一场场青春之约不仅搭建桥梁、组织活动,更在背后铺设了一整套支持青年发展的政策体系。让海峡两岸青年在福州“有用武之地”“无后顾之忧”,这也为促进两岸青年的“双向奔赴”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擘画了壮阔未来。

【镜头回放】

第一届海青节发布《福州市关于吸引台湾青年人才来榕创业创新的相关政策》,涵盖住房保障、创业资金补助、人才聘任、档案创建等10个方面;

第六届海青节推出扩大榕台经贸合作、支持台湾同胞在榕实习就业创业、深化榕台文化交流、方便台胞在榕安居乐业等4个方面68条措施;

第七届海青节,福州发布了《关于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的若干措施》,在推进两岸应通尽通、落实落细台胞台企同等待遇和加大文化交流力度等方面,推出门槛更低、

普惠性更广的43条措施;

第十届海青节面向台青推出高校教师、医生、软件研发工程师、芯片研发总工程师、工程技术人员等1756个质优薪高岗位;

第十二届海青节,福州市率先启动建设“海峡青年发展型城市”,并制定发布七项政策措施。

【融合之声】

去年的活动上,台湾青年陈依禅意外遇见理想职业,原本只是想来看看的她在福州宝宝巴士公司参访时被深深吸引。“我学的是儿童美术专业,和他们的业务特别契合。”她说,早就关注这家儿童数字内容企业,亲身走进企业、听到台青分享后,更坚定了来福州发展的念头,“这里的平台更大,机会也更多。”

同样通过活动找到职业舞台的,还有来自台湾的洪阡嫚,她现为福建海峡银行闽江支行大堂经理。去年,她在活动现场了解到海峡银行面向台青的专场招聘。“我毫不犹豫地投了简历,如今真的实现了在福州稳定工作的愿望。”洪阡嫚说。

13年来,海青荟始终与青年成长同频共振。一方面将城市重点产业、优势资源与青年交流活动深度融合,让台青看见机会、找到方向;另一方面,通过出台诚意十足的惠及台胞台企举措,为台青在榕发展提供信心与底气。

台青林浩鼎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是福建江夏学院法学院教授,同时也是海丝中央法务区福州片区涉台法律专家。去年夏天,林浩鼎登上海青节峰会舞台,讲述自己的“登陆”故事。峰会上发布的《福州市支持建设海峡青年发展型城市的若干措施》,更让他坚定了扎根福州的决心。今年5月他正式加入福建江夏学院,投身数字经济法、国际商法等前沿领域的研究与教学。他说:“我的成长,是在福州‘加速’的。”

本届海青荟将出台福州市支持建设“海峡青年发展型城市”的第二批举措,包括多项含金量高、获得感强的内容。

随着活动内涵拓展,今年起“海峡青年节”正式更名为“海峡青年荟”。更名后的海峡青年荟将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打造“吸引台青来大陆,留得住、融合好”的重要平台,汇聚起两岸磅礴的青春力量,激励两岸青年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征程中挺膺担当、奋勇争先。

(记者 唐蔚嫱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记者原浩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宗馥莉任职董事的智能芯片公司注... 近日,有消息称宗馥莉任职董事的智能芯片公司已完成注销手续。这家曾被寄予厚望的公司,在其发展历程中或许...
安全“豫”警|缓解旱情!省应急...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黄岱昕 通讯员 吴承芮 为有效应对旱情,保障秋粮生产稳定,最大限度降低干旱带来的...
宗馥莉任职董事的智能芯片公司注... 近日,曾有宗馥莉任职董事的智能芯片公司完成了注销手续。这家曾被寄予厚望的企业,在历经种种后画上了句号...
“海青杯”两岸青少年棒球交流营... “海青杯”两岸青少年棒球交流营以赛会友,成为两岸青少年交流的重要平台。在赛场上,两岸青少年们精神抖擞...
闽清白中靠前服务显效,新隆丰陶... 闽清白中以靠前服务展现出显著成效,全力助推企业发展。在新隆丰陶瓷的技改升级过程中,政府部门积极作为,...
登封消防多点发力 高温天气防火... 大象新闻记者 夏萍 近日,为全面加强我市高温天气火灾防控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连日来,登...
仰望U8L鼎世版预售价130万... 凤凰网科技讯 7月31日,仰望汽车官方宣布仰望U8L鼎世版预售价130万元。 内饰方面,新车提供黑棕...
两岸青少年“骑”聚福州 以马会... 两岸青少年“骑”聚福州,这是一场以马会友、促进交流的盛会。在福州的街头巷尾,一群青春洋溢的两岸青少年...
滨州市应急局组织开展厨具企业安... 为提升厨具企业从业人员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8月1日,滨州市厨具企业安全生产知识暨应急科普宣讲活动...
40位台湾青年打卡福州 7天沉... 40 位台湾青年打卡福州,开启了 7 天沉浸式研学之旅。他们漫步在三坊七巷,感受着千年古城的历史韵味...
饭店用脏话命名 知情人:是店主... 8月3日,江苏南通。海门区三星镇某丸子汤店的招牌因为使用脏话当噱头,被当地网友拍下被指出“辣眼睛”。...
广西“奔驰亮证姐”引爆舆论 网... 【资料来源于人民网评、羊城晚报、极目新闻、红星新闻、法治日报等】 近几日,“女司机亮证逼迫让路”事件...
深圳供电局申请电力安全防护系统... 金融界2025年8月4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种电力安全防...
安全“豫”警|一线环卫工人学消...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黄岱昕 通讯员 王春荣 夏季高温,道路上的垃圾桶、杂草、绿化带、电动自行车、汽车...
2025福建省低空经济人才培养... 2025 年,福建省低空经济人才培养研讨会盛大召开。此次研讨会汇聚了众多业内专家、学者以及相关企业代...
治水攻坚见实效!村民锦旗点赞闽... 闽清县住建局在治水攻坚工作中成效显著,赢得了村民的高度赞誉。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全力推进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