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 视觉中国
69岁的张大爷在老家过着悠闲的农家生活,院子里散养着十几只鸡,每天喂食、打扫鸡舍,成了他打发时光的消遣。然而今年4月,张大爷出现胡言乱语、意识混乱(无法正常对答),并伴有行走不稳和恶心呕吐,最终确诊为隐球菌性脑膜炎。专家提醒,隐球菌性脑膜炎是由新型隐球菌引起的脑膜感染,这种真菌常潜伏在土壤、腐烂植物和禽类粪便中。初期症状易被误认为普通感冒或疲劳,但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永久性脑损伤甚至死亡。
记者了解到,四月的一天,张大爷在忙碌后感觉极度疲劳,起初只是轻微头痛和低烧,当地诊所诊断为“普通感冒”,治疗后症状曾短暂缓解。但三天后,病情急转直下:张大爷出现胡言乱语、意识混乱(无法正常对答),并伴有行走不稳和恶心呕吐。家人紧急将他送往南京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王蔚主任医师了解病史后,行腰穿抽取脑脊液检查,果然其脑脊液中蛋白和细胞数显著增高,符合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特征。进一步检测显示,脑脊液墨汁涂片找到隐球菌,隐球菌荚膜抗原也显示阳性,最终确诊为隐球菌性脑膜炎。
“这并非个例,许多类似患者都因早期症状类似流感而被忽视,延误诊治。”王蔚告诉记者,自己前段时间还曾接诊了一例在马戏团工作、常与动物打交道的小伙子出现了症状,抽丝剥茧后发现元凶也是隐球菌。
专家指出,隐球菌性脑膜炎是由新型隐球菌引起的脑膜感染,这种真菌常潜伏在土壤、腐烂植物和禽类粪便中。与鸡、鸽子等禽类长期接触的人群是高危群体,因为鸡粪富含隐球菌孢子,在打扫鸡舍或接触粉尘时,孢子可能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疾病进展缓慢而隐秘,初期症状如头痛(持续且剧烈)、发热(通常38°C以上)易被误认为普通感冒或疲劳,但若不及时处理,随着病情加重,患者可能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意识模糊、言语不清和行走不稳,以及颈部僵硬甚至神志昏迷,甚至可能导致永久性脑损伤甚至死亡。
王蔚介绍,禽类接触是隐球菌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对于免疫力相对较弱的养鸡人感染风险更高。那么该如何预防呢?她建议,首先应注意环境清洁。保持养鸡环境通风良好、环境清洁;养鸡时可戴口罩和手套,避免直接吸入粉尘或接触粪便。工作后彻底洗手,并更换衣物。老年人、孕妇儿童等免疫力低下者感染风险较高,应尤为当心。
“若出现持续性头痛、发热伴意识变化,切勿当成‘感冒’而忽视。”王蔚表示,尤其在有禽类暴露后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早就医并强调相关历史,以排除隐球菌感染。
通讯员 朱诺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吕彦霖
校对 胡妍璐
下一篇:市红十字会开展暑期救护员公益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