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烈精神映初心,红色旧址人气旺”,这是一幅生动的画面。官烈精神如同一盏明灯,照亮着先辈们的初心之路。那些红色旧址,仿佛是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无数的故事与记忆。如今,它们人气旺盛,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追寻红色足迹。在这里,人们能真切感受到革命先辈们的英勇无畏和坚定信念,那一份炽热的初心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红色旧址成为了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纽带,让官烈精神得以传承,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1945年,官烈村党支部书记薛厚新被捕后不畏酷刑,宁死不屈,最后英勇牺牲……”正值暑期,位于永泰县塘前乡官烈村的中共福建省委旧址纪念馆内人头攒动,游客们仔细聆听官烈往事,重温峥嵘岁月。
参观者聆听官烈往事,重温峥嵘岁月。(受访者供图)
时光回溯到1944年7月,为避开国民党的进攻,中共福建省委机关从东湖迁至官烈村柯坑。“那时家家户户都把最好的口粮留给游击队员,群众帮忙搭草棚、传递情报、挖战壕等,为省委机关活动提供和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中共福建省委旧址纪念馆馆长兼讲解员苏林敏说。
那个时期,中共福建省委开通了官烈村到长乐江田镇南阳村的地下交通线,组织并扩大各种抗日武装,开展抗日宣传……永阳大地,燃起抗战的熊熊烈火。
1945年5月,风云突变。日军撤出福州后,国民党顽固派对官烈村及周边一带的省委机关和游击队展开严密“清剿”。因叛徒出卖,官烈村党支部书记薛厚新、中共党员王细水、林四妹和革命同志苏杨棋、苏杨泉、苏杨林等6人不幸被捕。志士们英勇就义,用生命守住了红色火种。
“游击队员们不怕困难、不畏牺牲,与国民党反动派、日本侵略者进行英勇斗争,为永泰解放作出巨大贡献,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苏林敏说。
烽火远去,精神永驻。2005年5月,永泰县决定在官烈村修建中共福建省委旧址纪念馆,将全县革命斗争历史融入其中。如今,作为永泰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点,这里成了热门打卡地。“我们每年接待近1万名市民参观研学,每到重大节日,游客络绎不绝,仅今年‘七一’就迎来58批团队。”官烈村党支部书记池兆流说。
红色基因不仅是精神富矿,也成为乡村振兴的引擎。近年来,官烈村充分挖掘红色旅游资源,创新绿色发展,让革命老区焕发新活力;积极修建王审知、王翰、王偁公祠,改造“三王”文化主题公园,打造古色古香的文化小街,并串联兔耳山、东龙泉寺、千江月休闲农场等周边景区,推出“红色研学+绿色休闲”路线,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同时,两轮美丽乡村建设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特色产业蓬勃发展。2021年,官烈村被评为美丽乡村市级精品村。
如今的官烈村,新楼林立,绿树掩映,传统文化、生态文化和革命文化交相辉映,游客络绎不绝,一派欣欣向荣。
“每年仅研学产业就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游客多了,民宿经济、观光经济发展起来了,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池兆流说,下一步,官烈村计划申报中共福建省委旧址纪念馆3A级景区,提升建设王翰王偁文化主题公园,持续打造红色研学旅游品牌,形成“红绿相映、文旅共生”的产业融合发展格局。(记者 傅亦静 通讯员 陈邦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