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
佛山市顺德区通报一起
境外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本地疫情
冲上热搜,引发关注
关于基孔肯雅热,你了解多少?
认识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热是一种因感染基孔肯雅病毒导致以发热、关节痛/关节炎、皮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毒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俗称 “花蚊子”)叮咬传播。
图片来源:云南疾控
1952 年该病毒首次在坦桑尼亚被发现,“基孔肯雅” 在当地语言中意为 “弯曲”,因患者常因关节剧痛而肢体弯曲得名。
它是如何传播的?
主要通过感染病毒的伊蚊(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叮咬而传播。实验室内可能通过气溶胶传播,目前尚无直接人传人的报道。
主要在我国哪些地区流行?
基孔肯雅热的流行与暴发具有显著的季节性特征,夏秋季多发,流行季节与其传播媒介伊蚊的适宜生存季节相一致。
基孔肯雅热主要流行于非洲、东南亚、南亚等地区,近年来因全球贸易和人口流动呈扩散趋势。在我国属于输入性传染病,呈现 “境外输入为主、局部地区偶发本土传播” 特点。输入病例主要通过本地伊蚊扩散形成 “输入—本地传播” 链条,南方省份因伊蚊分布广泛成为高风险区域。
我国多次报告过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即患者在境外感染后,返回国内并确诊),并曾经在广东、云南和浙江等地发生过本地续发传播。
在我国,基孔肯雅热主要流行于广东、云南、海南省等南部地区。
感染基孔肯雅热后有什么症状?
感染基孔肯雅热后潜伏期为1-12天,通常3-7天,多数人会出现症状,各年龄段人群均有可能感染发病。
感染后,患者可能会短时间内出现高烧,体温可升至39℃或以上,并伴随明显的关节疼痛,尤其集中在手指、手腕、脚踝和脚趾等小关节,部分患者的疼痛可能持续数天至数月。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皮疹、头痛、肌肉疼痛、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
基孔肯雅热的多数患者为轻症,大约一周可治愈,重症及死亡病例较为少见。
基孔肯雅热跟登革热有何不同?
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都由伊蚊传播,主要发生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发病初期都有高热、头痛、关节和肌肉疼痛等症状,容易混淆。不过,二者也是有区别的↓↓↓
图片来源:“健康荔湾”微信公众号
值得提醒的是,婴幼儿、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感染后风险更高,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需特别关注预防。
筑牢防线:防蚊灭蚊是关键
目前基孔肯雅热尚无可用的疫苗,专家提醒,有效防控基孔肯雅热的方式主要是防蚊、灭蚊。
0 1
个人防护:不给蚊子开“饭局”
穿衣“武装”:户外活动,尤其是清晨和傍晚(伊蚊活跃高峰),穿浅色长袖衣裤,减少皮肤暴露。
驱蚊“护盾”:暴露的皮肤及衣物上喷涂驱蚊剂,并按说明书要求足量、定时补涂。居家安装纱门纱窗,睡觉使用蚊帐。
避免“高危地”:减少在草丛、竹林、积水等蚊虫孳生地附近长时间停留。
0 2
环境清理:截断蚊子“生命链”
无积水就无蚊虫!建议每周彻底清理家中及周边各类积水。
翻盆倒罐:彻底清空、倒置或妥善遮盖闲置的盆、罐、桶、缸、轮胎等容器。
清淤疏堵:清理房前屋后沟渠、天台排水槽淤塞,保持水流畅通;填平洼地。
勤换勤清:家中水养植物每周至少彻底换水一次,并清洗容器内壁和植物根部。宠物饮水碗、接水盘等同样需勤换勤洗。
严密加盖:必须使用的储水容器(如水缸、水池)务必严密加盖或投放安全的灭蚊幼缓释剂。
垃圾管理:妥善处理垃圾,特别是废弃的瓶、罐、塑料袋、一次性饭盒等,避免其成为小型积水容器。
0 3
化学防蚊:科学使用驱蚊产品
合理使用杀虫气雾剂:使用前,应先把食物、水源、碗柜等密闭或遮盖,避免污染。气雾剂可直接对准蚊虫喷射,也可以关闭门窗,将气雾剂喷头向上45°角向房间各方向喷射10~15秒,然后施药人员离开房间。气雾剂作用约20分钟,打开门窗充分通风后方可进入。
选择合适的驱蚊剂:可选含有避蚊胺、驱蚊酯、派卡瑞丁、精油类(如柠檬桉)等成分的产品,按产品说明涂抹或喷洒在暴露的皮肤表面,但要注意避免接触眼睛和嘴巴,儿童使用时应选低浓度产品,并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投放灭蚊幼缓释剂:家庭室内外难以清除的积水可投放灭蚊幼缓释剂,例如0.5%吡丙醚颗粒剂或苏云金杆菌血清型14。
出现症状,及时就医
目前基孔肯雅热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以对症治疗为主。一旦出现发热、关节痛或皮疹等症状,请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早期对症治疗,可有效缓解不适症状。
当前正值高温多雨季节
蚊虫活动频繁
已进入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
蚊媒传染病高发期
第一现场客户端温馨提示
增强防控意识
做好防蚊措施
降低感染风险
第一现场客户端综合自央视新闻、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国家应急广播、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广州卫健委、南方+客户端、新京报、广东疾控、健康顺德
排版 / 贾圆玥
责编 / 魏金灿
审校 / 吴美宏
编辑:郑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