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坚决克服麻痹思想、侥幸心理,全面落实各项防汛措施,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扎实做好极端天气防范应对和安全生产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高位推动,层层压实防汛责任。7月16日全省防汛工作视频调度会召开后,州委主要领导第一时间对全州防汛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强调要从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监测预警、全面排查整治、提升应急能力、严格值班值守、压实各方责任等方面入手,以严密督导推动防汛工作落地见效。7月17日州政府主要领导主持召开汛期防范工作部署会,从坚决做好水利工程、地质灾害、建筑工地、旅游景区安全防范工作,科学预警调度,应急处突准备,做好值班值守以及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等方面做了进一步安排部署,各分管副州长对行业领域防汛工作进行了进一步安排。州委、州政府督查室牵头成立汛期安全防范工作督导组第一时间分赴各市县开展督导检查,确保防汛责任落实到“最后一公里”。
全面防范,落实落细关键举措。一是隐患排查治理无死角。全面开展隐患排查整治行动,对全州公路沿线、水库电站、供电线路、通信设施、各类学校、矿山等重要基础设施和旅游景区、在建工地、城乡自建房、高陡边坡等重点部位,以及农村农田、城镇低洼易涝区、山洪灾害易发区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等薄弱环节进行了全面细致摸排,建立隐患台账,实行闭环管理,做到心中有数。截至目前,共排查整改各类防汛隐患183条。二是人员转移安置有力度。全面落实“关、停、撤、转、巡”措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停降雨危险区旅游景区、户外营地及接待点13处,矿山、尾矿库、在建工地和企业等9处;撤离夏季牧场、沿河临沟帐篷、野外工程队伍等11处,转移受威胁群众827人,撤离315人,真正做到了“应转早转、应转尽转、应转必转”。三是预警响应机制再升级。严格落实五级包保责任制和基层临灾预警“叫应”机制,确保预警信息传递及时准确。下沉各级干部力量1025人次,叫应基层干部、企业防汛责任人815人次,下发预警信息41期。同时,为进一步提升预警能力,对全州各市县、乡镇、村社配备卫星电话、铜锣、大喇叭、手摇报警器等“叫应”“叫醒”设备3579台(件),配备率达100%。
强化保障,全面提升处突能力。一是应急指挥调度无缝衔接。州级应急指挥部作为重要枢纽,始终与省级指挥部保持实时联动,不仅精准承接省级统一调度指令,还能根据辖区内降水分布、地质条件等实际情况,第一时间完成指令的细化与分解。公安指挥中心则凭借其遍布乡镇村社的警务网格优势,将调度指令直接送达防汛一线现场,确保每一项部署都能快速落地,让防汛工作从“被动应对”转为“主动防控”,最大限度缩短了应急响应时间,为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筑牢了坚实防线。二是应急救援队伍严阵以待。前置专业、半专业的防汛抢险应急救援力量共389支6281人,做到时刻保持应急状态,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迅速响应、高效救援。三是物资装备储备充足完备。拓展防汛物资、机械设备储备方式,建立临时调用机制。目前全州共有能调度使用的挖掘机、装载机、冲锋舟、排涝设备等抢险救援装备、车辆155台(辆),目前全部处于待命状态,为防汛抢险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物资保障。四是应急值班值守毫不懈怠。持续保持高级别联动工作应对机制,各级各部门全员在岗在位,主要领导带班值守、靠前指挥,州县(市)两级应急、气象、水利、自然资源等15家防汛重点部门在州应急指挥部联合值守、会商研判、处置险情。期间,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坐镇指挥,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做到不缺位、不缺人、不脱节,及时妥善处置突发情况,确保调度及时、上报迅速、处置得当。(来源:黄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