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正积极加强产业融合,全力推动地标工作的创新发展。在这座城市,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相互渗透,如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催生了智能制造等新模式。地标建筑不再只是单纯的建筑符号,而是与文化、科技紧密结合。例如,在历史文化街区融入现代科技元素,打造出既具历史韵味又充满活力的新地标。同时,通过产业融合,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提升了城市的整体竞争力。福州以其独特的创新举措,让地标工作在产业融合的推动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城市发展的亮丽名片。
加强产业融合,推动地标工作创新发展
——福州市国家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建设专题访谈之六
近年来,福州市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持续优化知识产权法治环境,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全面推进国家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建设,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知识产权保护典型经验。为充分展现高地建设工作成效,该局遴选出具有示范意义的典型单位开展系列访谈活动,为奋力开创知识产权发展新局面,努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提供知识产权工作参考。
福州,派江吻海、城山相依,呈现坊巷纵横、“两塔”相望的古城肌理,自然人文资源得天独厚,地理标志资源丰富。地理标志作为一种重要的知识产权,不仅是地方特色产品的“身份证”,更是加强特色产业融合、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文化传承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本期专访福州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深入了解地理标志培育、运用、促进、保护工作情况。
地理标志宣传短视频在福州地铁站投放
福州市地理标志基本情况
截至目前,福州市已有37个地理标志商标、11个地理标志产品,将福州48个地理标志依照地理人文属性,划分为山、海、城三个类目,并依照发展程度进行梯队培育管理,形成有品牌、有类目、有层次的统筹发展模式。
福州市地理标志“山·海·城”分别有哪些内容?
“山”的代表色是山青色,涉及的地理标志有福州茉莉花茶、永泰李干、永泰芙蓉李、永泰山茶油、永泰柿饼、福州橄榄、闽侯橄榄、闽清橄榄、高山山羊、闽清粉干、茶口粉干、七境茶、一都枇杷、渔溪龙眼、青山龙眼、罗源下廪羊、长乐石壁白萝卜、闽清毛脚鸡、福清东张蜜柚、晋安佛手瓜、鹅鼻萝卜、闽清西红柿、闽清甜笋。
“海”的代表色是海蓝色,涉及的地理标志有漳港海蚌、定海湾丁香鱼、连江鲍鱼、嘉儒蛤、连江海带、百胜缢蛏、琅岐红蟳、福清花蛤、福清白对虾、罗源鲍鱼、福州鱼丸。“城”的代表色是古砖红,涉及的地理标志有福州脱胎漆器、寿山石雕、闽清陶瓷、闽清青白瓷、寿山石。
福州市地理标志产业价值如何提升?
积极推动地理标志“知产”变“资产”,鼓励指导特色产业相关市场主体积极运用商标和地理标志质押融资,以“闽侯橄榄”为例,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闽侯分行和闽侯县橄榄行业协会双方就“闽侯橄榄”地理标志商标达成金融合作框架并现场签约,为闽侯橄榄行业协会提供10亿元授信额度。
组织辖区地理标志相关主体参与国际、国家及省级重要地理标志运用项目,推动“福州茉莉花茶”列入《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第一批中国清单产品,推动地理标志走向国际;“福州茉莉花茶”“连江鲍鱼”列入国家地理标志运用促进重点联系指导名录,进一步强化运用工作,提升地理标志特色产业价值。
福州市“地标宴”是什么?
为推进福州市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建设,推动以地理标志赋能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推出福州市首席“地标宴”,将自然馈赠与人文智慧融入餐桌,发掘“福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创新活力。
一是地理标志绘就“福味”底色。福州市持续深化“山·海·城”地理标志矩阵建设,已拥有37个地理标志商标、11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地标宴”的重要载体。
二是螺洲古镇开启“福文化”实践。全市首席地标餐选址仓山区螺洲古镇,以地理标志食材为基底,创新融合传统闽菜技艺,融入螺洲古镇文化元素,将福州茉莉花茶、永泰山茶油等地理标志巧妙入馔,用舌尖感受福州“山海城”交融的独特魅力,目前已经开发近10道地标菜。
地标宴展示:福州茉莉花奶冻
地标宴展示:高汤福州鱼丸
三是守正创新焕发时代生机。“地标宴”的推出,不仅保留传统闽菜“原味、新鲜”的精髓,而且赋予其符合现代饮食审美的表达形式,为福州地理标志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思路。“4.26”知识产权宣传周期间,在福州市知识产权与质量文化公园摆出“地标宴”,进一步拓宽了宣传渠道,成为福州市弘扬创新精神、传播地标文化、守护知识产权的重要窗口。
福州市地理标志有哪些宣传方式?
开展场景化推广宣传、情景化视频宣传,以福州脱胎漆器、连江鲍鱼、永泰山茶油为代表推出“山·海·城”概念视频,通过开展夜游福州地理标志、“上春山”地理标志实景体验等线上线下体验项目,向大众普及福州特色地理标志产品;创新推出具有福州特色的知识产权数字人“茉莉仙子”为地理标志矩阵代言,强化地理标志产业宣传,提升地理标志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增强全社会保护地理标志的意识。(记者 朱丽萍 通讯员 游振云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