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月15日消息(总台中国之声记者李思默)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报道,应急管理部今天(15日)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今年上半年全国事故总量、较大事故、重特大事故均同比下降,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强降雨、高温、台风等多发频发,应急管理部将全面排查风险隐患,严格落实安全措施,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应急管理部新闻发布会
今年上半年,全国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8562起、死亡8079人,同比分别下降22.9%、17.8%。其中,发生重大事故4起、死亡70人,同比分别下降20%、25.5%;发生较大事故172起、死亡634人,同比分别下降6.5%、9.7%。此外,今年上半年,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2503.7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直接经济损失541.1亿元。
应急管理部新闻发言人、新闻宣传司司长申展利表示:“历史数据显示,三季度历来是重特大事故易发多发时段,各类企业进入生产作业高峰,同时,‘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强降雨、高温、台风等多发频发,各类安全风险交织叠加,防范化解安全风险面临较大压力。应急管理部将会同各地、各有关部门全力抓好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各项工作,全面排查风险隐患,严格落实安全措施,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七月的下半月和八月的上半月简称为“七下八上”,合计一个月的时间,是我国主汛期的最重要阶段。应急管理部防汛抗旱司司长徐宪彪介绍,预计今年“七下八上”期间,全国降水将呈现“南北多、长江少”的特点,同时,登陆的台风数量接近常年。
徐宪彪解释:“所谓‘南多’指的是华南、西南的南部多;所谓的‘北多’指的是华北、西北和东北多,预计珠江、黄河、海河、辽河等流域可能会出现较重的汛情;所谓‘长江少’指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特别是重庆、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省(市)可能会高温少雨,出现旱情。预计有2~3个台风登陆我国,有的台风不排除登陆以后会北上,严重影响北方地区。”
针对“七下八上”期间的防汛形势,徐宪彪表示,国家防总办公室和应急管理部将充分发挥牵头抓总和统筹协调的作用,强化部门协同,压实防汛责任,强化预警“叫应”、果断转移避险。
徐宪彪说:“切实把各项防汛救灾的责任落实到最小工作单元,落实到基层末梢。加强隐患排查整改,紧盯极端天气过程,滚动联合会商,强化预警响应联动。紧盯薄弱环节,落实临灾预警‘叫应’和跟踪反馈机制,及时采取‘关停撤转’等措施,努力做到零死亡。提前预置抢险救援力量和相关的设施装备,做好各类专业队伍的对接,科学、高效投入抢险救援,特别是在重点地区落实通信的保底设备。”
近年来,极端天气导致的灾害多发频发,特别是“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应急管理部监测防火司司长杨旭东介绍,为提升自然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应急管理部不断完善自然灾害风险形势会商制度,并加大科技赋能、加强遥感监测。
杨旭东说:“我们建成运行国家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平台,接入气象、水利等6个涉灾部门50余类实时监测预报预警数据,以及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30余类灾害数据。建立重大灾害社会力量无人机应急合作机制,目前已有600余家单位、2000余架无人机参与,基本形成中东部地区2-6小时、西部偏远地区12小时以内应急响应能力。同时,充分发挥民、商等卫星资源优势,完善卫星遥感应急监测机制,为险情灾情研判、失联人员搜救、救援队伍作业提供支撑。入汛以来,在南方多地洪涝地质灾害现场勘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夏季是有限空间作业事故的高发期。高温环境下,有限空间容易产生并积聚有毒有害气体,主要是硫化氢和一氧化碳等。今年以来,全国共发生有限空间较大事故15起、死亡50人,其中工贸行业发生2起较大中毒事故,死亡6人,暴露出企业对如何防范事故风险不懂不会、现场作业没有监护、事故发生后盲目施救等问题。应急管理部执法工贸局局长杨智慧表示,为切实提升企业有限空间作业风险防范能力,应急管理部已组织开展专家指导服务,强化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监管力度。
杨智慧表示:“针对盲目施救多发的问题,近两年我们组织全国26支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参与有限空间作业专家指导服务。目前,各地区都有国家应急救援队,这是一支专业的救援力量。希望各地区和相关企业主动联系、主动对接,一旦发生事故,请专业队伍开展救援,坚决遏制群死群伤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