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安区检察院积极打造特色党建品牌,以此激活发展动能。他们以党建为引领,将党性教育融入日常工作,强化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通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激发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营造浓厚的党建氛围。同时,结合检察工作实际,推出“党建+业务”模式,让党建与检察业务深度融合,提升工作质效。在这个过程中,党员们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推动检察工作不断创新发展,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彰显了党建品牌的强大活力与价值。
点滴中显温度 细微处见精神
晋安区检察院打造特色党建品牌激活发展动能
“每个犯罪案件都是一张复杂的网,只有找到关键节点,才能将其彻底撕开。”日前,在2025年度福州市检察系统职工技能大赛暨刑事检察官技能竞赛中,晋安区检察院获得喜人成绩:郑梦晨获优秀公诉人一等奖、优秀论辩奖,高妍琪获优秀刑事检察官助理三等奖,晋安区检察院获得优秀组织奖。
这些荣誉离不开晋安区检察院持续推动“党建+检察”深度融合。两年来,该院积极打造“映象·晋检”党建品牌,不断以组织建设激发队伍活力,让党建之力融入履职实践,激活高质量发展动能。
晋安区检察院开展读书沙龙。通讯员 张久动 摄
从阵地到制度
党建有形更有魂
走进晋安区检察院,新时代党建学习室、生态文明教育展馆、未成年人法治教育馆错落有致,走廊尽头,“映象·晋检”四个字熠熠生辉。
“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做深了,就是公信力。”这是晋安区检察院上下取得的共识。党建品牌创建伊始,该院即确立“党建不能只停留在‘上墙’,更要实现‘入脑’‘入事’‘入心’”的导向,围绕“映象·晋检”主线,构建党建矩阵,依托新时代党建学习室和多功能展陈平台,打造可讲、可学、可互动的沉浸式教育链条。
2024年初,该院发布《深化“映象·晋检·2024”建设推进检察工作现代化实施方案》,将党建任务细化为41个项目,明确责任部门、压实推进节点,确保任务清单化、项目化、可视化。
政治引领不止于理念,更落实于具体的行动。检察长带头讲授“讲政治·讲法治”融合课程,青年干警参与“晋研社”读书共修、“晋检书苑”文化夜读等活动,持续提升理论素养与履职能力,“党建课堂”逐步成为推动青年干警成长、涵养精神内核的重要平台。
从统筹到嵌入
党建带活检察履职链条
“每一项创新举措,都是推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有益探索。”晋安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江伟介绍,围绕“映象·晋检”体系构建,晋安区检察院把党组织建在业务链上,把融合机制嵌进日常履职。
“真没想到这么快就结案了,检察机关办案效率太高了!”2023年,一起危险驾驶案中,鉴于被告人王某系初犯,且认罪悔罪,案情简单明确,在晋安区检察院的推动下,案件进入“简案快办”程序,从受案到集中开庭仅用两周时间。
这起案件是机制探索的起点。今年3月,晋安区检察院牵头制定《醉酒危险驾驶刑事案件简案快办程序实施意见(试行)》,将案件移送、审查、起诉、审判各环节分别压缩至10日内,并于每周固定时间集中移送和审判,实现轻罪快处。目前,该模式已在规模化运行。
机制创新也在其他领域持续延展。晋安区检察院探索数字赋能路径,推行全流程无纸化办案,远程提审、开庭等机制逐步常态化。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引入台湾社工力量,探索“司法+社工”协同模式,累计开展心理辅导与家庭走访近400次,推动干预工作从个案支持迈向系统治理。
从案件到品牌
打造可复制的晋安样本
回望“映象·晋检”2年来的建设轨迹,晋安区检察院始终坚持党建引领贯穿办案全过程。
“晋心听”听证品牌让听证工作从“坐而论案”走向“走街入巷”。2023年以来,该院共开展涉法涉诉听证54件,其中近三分之一为上门听证或社区听证。
“晋润·茉莉花”未检品牌依托党建引导,打造“两岸融合”特色未成年人保护新机制,引入台湾社工团队、爱心企业资源,建立福州市首个未成年人综合保护中心,探索“司法+社工”一体服务,已有76名困境儿童纳入帮扶体系,实现社会支持向纵深延伸。
“检企联动”机制在党建统筹下不断完善。三大联络点常态化对接10余家重点民营企业,收集合规建议200余条,推动多起“阴阳合同”型职务犯罪风险案件闭环治理,助力企业筑牢法治防线,让法治成为护航营商环境的“稳定器”。
两年来,“映象·晋检”党建品牌从群众关心的小事出发,在细微处见精神,在点滴中显温度。“一个党建品牌的力量,最终体现在群众的信任感里。”江伟说。(记者 宋亦敏)
上一篇:罗星塔公园将举办暑假研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