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参考消息报道,2025年7月初,全球矿产资源争夺战骤然升温。华盛顿街头,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召集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亚外长,紧急会商“关键矿产保障”问题。四国代表齐聚一堂,表面谈合作,实则在焦虑中寻求“去中国化”的供应链。但就在同一天,中国悄然翻开新页——新修订的矿产资源法于7月1日正式生效。这是该法29年来的首次大修,中国用一部法律宣告:资源安全不容妥协。这场国际博弈,看似是资源之争,实则关乎未来规则的主导权。美方一边喊着联盟口号,一边频频施压;中方则步步为营,以硬核行动回应。世界舞台上的较量,正从矿产延伸到战略纵深。
华盛顿(资料图)
华盛顿会议的火药味,早在2025年初就已弥漫。1月21日,鲁比奥首次召集四国外长,却因中东冲突和移民议题而搁置。半年后,7月1日,他们重返谈判桌。鲁比奥虽未点名中国,却急切呼吁“供应链多元化”,尤其强调稀土等矿产的“处理与冶炼能力”。他野心勃勃地宣称,要在年内印度峰会上取得“实质性进展”。但四国表面团结,内里各怀鬼胎:日本为农产品关税与美国僵持,特朗普48小时内两次抨击其“不公平”;印度在乳制品和钢铁上设下红线,仅临时对中国钢征收12%关税;澳大利亚虽沉默,却与中国互动频频。这场华盛顿聚会,更像是美国单方面导演的戏码——鲁比奥想用联盟对冲中国影响力,却难掩盟友间的裂缝。说白了,他们怕被中国“卡脖子”,却连统一战线都摇摇欲坠。
中国没空陪他们演戏,转身就甩出一张硬牌。7月1日,新矿产资源法落地实施,终结了29年的沉寂。自然资源部总规划师魏莉华在6月30日通气会上直言,这是“划时代的大事”。修订核心很明确:将“保障国家矿产资源安全”写入立法宗旨,并设立战略性矿产目录。新法不是小修小补,而是推倒重来——它强调“谁开采谁修复”,在矿业用地、油气探采等领域突破旧制。中国用这部法律告诉世界:资源不是商品,是国本。
鲁比奥(资料图)
想想看,29年未动的“底层逻辑”一朝更新,中国不再被动防守,而是主动定义规则。难怪西方媒体惊呼,这是中方“提前布局”的战略棋。中国稀土集团同期换血,高层大调整,年轻团队上位,未来民用与军用分轨管理,出口更趋规范。一切井然有序,美方的焦虑反而衬出中国的从容。
中国的反制不止于法律。就在华盛顿会议前夕,6月30日,商务部一纸公告,对欧盟、英国、韩国和印尼的不锈钢征收反倾销税,一征就是五年。税率刺眼:欧盟与英国43%,印尼20.2%,韩国部分企业高达103.1%。公告特意强调“继续征收”,摆明是制度化回应。为什么是这些国家?英国为换取美国关税豁免,竟与中国切割;韩国一边谈“美韩互惠”,一边刁难中企;印尼更离谱,与中国合作镍业,却转头投奔美国。中国的钢税不是临时报复,而是精准打击——你们想抱团孤立中国,我们就用规则反击。稀土之外,钢铁战场同样硝烟弥漫。中国这招“组合拳”,打出了底气:资源博弈,我们奉陪到底。
稀土(资料图)
剥开资源之争的表象,核心其实是规则制定权的角力。美国搞“四方关键矿产倡议”,想建“去中国化”网络,但产业链岂是喊口号就能成?中国则用新矿产法构建闭环:从中亚非洲合作开采,到内部冶炼调配,再到市场规范,步步为营。鲁比奥用一上午宣布联盟,中国用29年磨一剑。这背后是两种哲学:美方追求霸权式控制,中方信奉法治与稳定。看看数据:美国军工依赖中国稀土87%,中国反倾销税率最高103.1%,数字不会说谎。国际资源格局的天平,正因中国行动而倾斜。未来竞争不在矿产本身,而在谁能定义规则——中国用法律说话,美国却在联盟中内耗。
2025年7月,这场资源战争只是序幕。中国以新矿产法为盾,美日印澳联盟为矛,博弈远未结束。但中方已用29年重大决定证明:资源安全不是口号,是行动。美国再焦虑,也无法撼动中国基于规则的体系。未来,中国闭环系统将更稳固,而四国联盟的裂痕只会扩大。矿产资源之争,终究是国运较量——中国稳扎稳打,美方手忙脚乱。时间会揭晓答案:谁在制定规则,谁在被动跟随。历史终将记住这一刻,中国以法律破局,为世界资源秩序写下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