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源成立了陈善文化研究会学术中心,这是罗源文化领域的一大盛事。陈善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精神内涵。该学术中心的成立,为深入研究和传承陈善文化提供了坚实的平台。众多文化学者、专家齐聚于此,共同探讨陈善文化的精髓与价值。他们将通过学术研究、文化交流等形式,挖掘陈善文化的宝藏,让这一独特的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为罗源的文化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推动罗源文化事业迈向新的高度。
《至善》复刊首发式暨研讨会现场。吴礼鸿 摄
5日上午,陈善文化研究会学术中心在罗源县揭牌成立,陈善文化研究期刊《至善》第二期同时首发。50余名陈善文化研究者与爱好者参加了此次活动。
陈善,南宋学者,罗源人,字子兼,又字敬甫,号秋塘,自称“潮溪先生”。他于南宋绍兴十九年(1149)至二十七年(1157)间创作了文言随笔集《扪虱新话》。此书分为上下两集,以考论经史诗文为主,兼涉杂事评述,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对后世文坛影响颇深。
为深入研究陈善文化及其著作《扪虱新话》,罗源县于2017年年底成立陈善文化研究会,并在2018年初春推出第一期研究成果《至善》期刊。今年4月,研究会决定成立学术中心,并重启已中断多年的《至善》期刊,推出第二期,旨在更广泛、更深入、更持久地推进陈善及其传世之作《扪虱新话》的研究。
据悉,《至善》第二期共计82800余字,内容包括“陈善纪念馆”楹联19副、诗词32首、文章17篇。其中,还特别收录了2.5万字的“阅读剧本”——《潮溪涌》。该剧本以历史为骨架,以文学为血肉,选取了陈善生平的某个阶段进行艺术演绎。
“接下来,我们打算将《潮溪涌》推向舞台,让更多人通过戏剧的形式了解陈善及其背后的文化魅力。同时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陈善文化研究的社会化、大众化,让它成为罗源文化的一张名片。”罗源县陈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学术中心主任张兆浩表示。(记者 刘露)
上一篇:琅岐葡萄抢“鲜”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