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段通报,再次把自己架在火上烤!7月5日,广铁长沙客运段发布关于K1373次客车滞留东孝站的情况说明,称列车工作人员对车内闷热和旅客耐受情况跟踪研判,车内虽闷热但没有达到马上开启车门和破窗应急预案的紧急程度。相关说法在社交平台再次引发热烈讨论。
热是一种客观存在,还是一种主观感受?研判者的耐热度,与几个车厢乘客的主观感受看来是出现了相当的偏差。破窗应急预案究竟得热到什么程度才能激活,制服湿透的列车员有没有参加研判?
旅客被滞留车厢超过三个小时,“紧急处置”是启动了的,八宝粥和水也接力供应上了,但在此过程中,“列车工作人员对车内闷热和旅客耐受情况跟踪研判”究竟是怎样的状况,当时处于闷热、无助中的乘客,又遭受了怎样的煎熬?
既然有研判,是否可以将相关信息和决定即时同步给身处困境的旅客?求理解也好,求谅解也罢,起码要把你做的工作和努力让旅客知情,这样才有可能赢得更多的配合与支持。
信息公开是最大的镇静剂,完全不知道怎么回事,不知道列车工作人员究竟是如何研判、打算怎么处理、又做了哪些努力,才会让人心慌。旅客需要的是坦诚沟通、信息透明,而事后向公众复盘,更需要最基本的共情与同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