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军号客户端
人工智能融入野战救护
文|张心悦 陈志龙
人工智能技术装备成为野战救助新工具。AI制图 人工智能技术装备成为野战救助新工具。AI制图
随着战争形态日趋信息化、智能化,对抗强度越发激烈,战场救护需求也呈现多元化特点,急需对“战场救护箱”进一步扩容。人工智能技术,正在走向战场,成为野战救护的有力工具。
智谋筹划提升救护行动效率。白金10分钟、黄金1小时,战场急救水平是衡量卫勤保障能力的重要指标。战场急救看似是和时间赛跑,实则比的是和友邻协同、和敌人对抗、和环境契合的速度。一线救治力量有限,智能决策支持系统能够基于战场环境、敌情信息和作战方案等信息进行智能筹划,向指挥员提出多套战场救护行动计划,并分析各项行动的利弊得失,极大提升作战筹划的科学性。同时,战场救治涉及伤员后送和物资前运,如果协同不利,则会与兵力投送、弹药输送和装备保障等行动相互影响,甚至产生矛盾冲突。融合交通路网信息和战场态势的军事物流智慧规划系统,能够基于交通物流条件、道路拥堵信息和兵力部署情况,优化战场救护行动融入联合作战体系的协同策略,避免与其他行动的协同冲突。
敏捷感知优化分级救治机制。分级救治作为战场救护的重要机制,是提高伤员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的核心要素。在夜间作战或烟雾弥漫的战场上,有限的光照会影响救援人员对伤员伤情的判断。加之救援人员经验和能力水平不一,在充满威胁的战场,面对较大的救护压力,人类感知速度和处理能力显得有些迟缓,对伤员伤情的鉴别分级也存在不确定性。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模型通过无监督预训练,结合专家经验,已在图像分类、目标检测、语义理解和逻辑推理等多个领域取得突破。它可以通过听觉系统了解伤员的伤情自述,通过视觉系统精准识别伤口情况,同时结合侦察情报提供的敌方行动、区域威胁和友邻通报等信息,从零星离散的战伤信息中快速提取有用信息、生成伤情鉴定结果,协助救援人员及时、准确完成伤情分级工作。例如,城市作战中,智能系统可结合伤员所在环境、敌方开火火器和伤口详情,协助救援人员判定伤情是手榴弹造成的破片伤、云爆弹造成的冲击波伤、狙击枪造成的贯穿伤、白磷弹造成的化学烧伤还是建筑倒塌造成的挤压伤,从而快速给出处理意见。
智能分析优化卫勤资源调配。在战争中,伤员分布在不同区域和不同时间。例如,在一次大规模的进攻作战后,某一前线救护所可能会在短时间内涌入大量伤员,这就导致医疗资源的分配出现紧张局面。如何在这种情况下合理分配有限的设备、药品和人员,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同时,战场的动态变化使得医疗资源的调配变得十分困难,交通线可能会被敌人切断,导致医疗物资无法及时运送到需要的地方。卫勤保障系统通过对医疗物资、救治时间、军事物流大数据的深度学习分析,不仅能够智能调配物资、规划救治顺序和整合运输力量,还能预判战争走势、预测伤员变化和预先调拨资源。
智慧驾驶拓展应急输送方式。近年来发生的几场军事冲突告诉我们,不论是城市作战还是阵地攻防,当今各类作战行动中兵力大规模集结的情况越来越少,伤员分布也呈现离散化、零星化和广域化的特点。特别是对于雷区、沾染区、伏击区和火力压制区等救援人员难以到达的伤员位置,无人运输机、无人运输车、无人输送船等装备能够在人工智能技术和环境感知模型的支持下,实现自主搜索伤员、自主规划路径和自主导航定位等功能,使医疗物资能够直达救治地点,前方伤员能够及时后送转移,形成“以医护人员为核心、无人力量为末端”的救护体系。
人工智能在野战救护中的应用,正在从设想走进现实。作为野战救护的新工具,人工智能正在成为战场卫勤力量建设的“倍增器”、保护官兵生命安全的“新盾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