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厦门7月1日电 (记者张萌、陈博)“40家单位参演,出动各型舟艇27艘、直升机1架以及无人机、应急指挥车、通信保障车、电力保障车等专业救援装备近300台套”“通过高层级的演练指挥,实现条块联动、市区联动、军警地联动、部门联动、政企联动”……1日,由厦门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的航空器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综合演练举行。
演练开幕式现场。人民网记者 陈博摄
此次演练地点位于厦门机场和厦门国博浪漫海湾西侧海域,拟设定厦门机场运行指挥中心接报刚起飞的天地航航班机上有爆炸物,且该航班主备用液压系统因未知故障失效,要求立即返航着陆并可能冲入海中相继引发系列险情。演练期间,相关单位及部门重点组织空中特情应急处置、航空器迫降海中海上遇险人员现场救援、航空器海中应急处置、善后处置及恢复机场运行等4个综合科目进行演练。
演练现场,直升机在海面上空投救援设备。人民网记者 陈博摄
海上救援演练现场。人民网记者 陈博摄
上午10时许,本次航空器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综合演练正式启动。其中,空中特情应急处置演练主要围绕信息通报、预案启动、救援力量集结、专业力量支援和现场指挥部开设等展开行动;航空器迫降海中海上遇险人员现场救援则主要演练险情核实与应急响应、航空器紧急疏散、乘客自救互救、海域管控、海空力量联合救援、失联人员搜救、人员检伤分类救治等行动;航空器海中应急处置主要演练海上消防、陆海通联保障、海上油污应急处置和海洋环境监测等内容;善后处置及恢复机场运行主要演练家属援助、飞行区紧急抢修等内容。
救助落水人员。人民网记者 陈博摄
消防船用水炮灭火。人民网记者 陈博摄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演练具有演练层级高、演练方式实、实战程度强、新装运用广的特点。如:演练采用指挥演练和实兵演练相结合方式开展,除了在现场救援等主要场景采用实兵演练形式外,在救援力量协调调派、会商研判等环节采用指挥演练的形式开展,以进一步强化和优化多方协同联动机制。与此同时,通过全面覆盖海上人命救助、环境救助和财产救助全要素,全方位展示信息报送、应急响应启动、会商研判、海域管制、大规模人员救助转移等全过程,为厦门机场和航空器突发事件情景构建研究提供实践基础和参考依据,并积累险情处置经验。
无人机悬挂救生圈,为落水人员进行投放。人民网记者 陈博摄
在此基础上,本次还最大范围动用了厦门市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基层防灾项目采购装备,调集水上遥控救援飞翼、水域救援工具组、水面移动救生担架、水陆两用破拆工具组、救援船艇等水域救援装备15型和多链路聚合设备、高通量卫星便携站、宽带自组网基站、数字集群手持终端等综合保障装备13型,分别占该类别采购新装备的78.9%和76.5%,通过实装操练、实兵磨合、实景检验新装备、新技术、新战法,推动新采购装备尽快形成现实救援能力。
演练落幕。人民网记者 陈博摄
记者从6月30日厦门市应急管理局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厦门高崎国际机场为4E级民用国际机场,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区域性航空枢纽,年旅客吞吐量达2000万人次。而正在建设中的厦门翔安国际机场,是全球少有的海岛型机场,在2026年底通航后,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4500万人次的使用需求。
厦门市应急管理局局长兰贵兴表示,将以此次演练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厦门机场应对空中突发事件协同作战能力,完善和提升与厦门城市发展相适应的空中交通应急救援体系和能力,“把确保空中交通绝对安全,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为厦门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