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三夏”时节,安徽省部分地区迎来降雨天气。安徽省各地正及时推送天气预警信息、积极组织抢收等举措,抓好应急调度,全力以赴保障夏粮收获。
5月23日早晨,前一晚开始下雨的颍上县天气放晴,位于颍上县陈桥镇的绿源家庭农场负责人赵岩岩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昨晚下雨的时候我还在担心,生怕小麦出现穗发芽等情况。现在雨过天晴,也没刮大风,这轮降雨对小麦基本没有影响。”赵岩岩告诉记者,今年他种了2500多亩的小麦,计划利用未来两三天的晴好天气完成自然晾晒,预计5月26日正式开镰。
气象预报显示,5月底或6月初,颍上县可能还将迎来降水天气。经验丰富的赵岩岩早已未雨绸缪:“我已经对接好了农机服务组织,准备了6台收割机,3天左右就能全部收获完毕,在下一轮降雨之前完成抢收。”
在太和县,当地的152万亩小麦已基本达到收获条件。受5月22日晚上降雨影响,小麦收割时间将延后两到三天。
“此次降雨对小麦产量和质量基本上没有影响,预计下周一将开始大面积收割。”太和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姜婻婻说。
安徽省气象局5月23日上午发布的信息显示,5月22日全省大部分地区出现阵雨或雷雨,其中淮北地区西部和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全省共有1218个站超过50毫米,162个站超过100毫米,7个站超过200毫米,最大阜阳市颍州区和平公园站243.3毫米。
“颍州区小麦基本上没有出现积水和倒伏,两到三天就能下地收割。这场降水对之后的夏种将起到很好的补墒作用。”颍州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农技推广中心主任马斐说。
阜阳是安徽省的产粮大市,“三夏”期间,该市计划投入联合收割机2.6万台,各类拖拉机、旋耕机、播种机、秸秆粉碎还田机、打捆机等农机具20万台(套),机收率稳定在99%以上。此外,该市组建了107支常态化农机抗灾救灾应急作业队,当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时,有序调度机具开展农机抗灾救灾应急作业,确保全市夏收夏种机械作业顺利推进。
农业部门提醒,降水较多的田块要及时清沟沥墒,确保水干后农机可以及时下田抢收。对倒伏田块要尽快排水,避免小麦因长时间浸泡导致发芽或霉变。
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为抓好应急调度,该厅已制定《2025年安徽省小麦抢收应急预案》,完善应急组织机构,并要求各地加强与应急作业主体的联系对接,做好抢收期间可调度履带式联合收割机、烘干机等重点应急机具的调查统计,确保关键时刻可调可用。
省农业农村厅还要求各地联合气象部门及早研判作业期间天气情况,科学、精准进行预警,严防气候旱涝急转。研判可能出现连阴雨等不利天气时要及时预警,动员群众和机手提前开展抢收作业。小麦收获期间突发重大自然灾害时,要组织开展好“北机南下、南机北援”行动,按照相关调用制度有序调度机具开展应急抢收作业,确保全省小麦收获顺利。充分发挥粮食烘干中心作用,引导烘干中心及时开机作业,确保抢收到手的小麦品质。
来自省农业农村厅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23日16时,全省小麦已收获425万亩,进度近一成;当日全省收获50多万亩,投入联合收割机1.1万台。(记者 许昊杰 李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