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于大河报、极目新闻、封面新闻、澎湃新闻、现代快报】
近日,湖南株洲一患病老人在银行取款时死亡,引发广泛关注。5月16日,老人家属彭先生称双方和解,银行将支付10万元。此前,老人侄子彭先生表示,对银行一方“没要求病人来网点”的回应不认可,“可以说我们碰瓷,我们要求查看监控,证明我们的说法。”
事件最新进展:
家属称双方和解 银行将支付10万
据大河报报道,5月16日,老人家属彭先生告诉大河报《看见》记者,已与银行方面协商一致,达成和解。
彭先生表示,银行方面将负责老人的丧葬费用,“以慰问金的形式”向家属支付10万元,“(协议)是我表妹跟他们签的”。
此前中国农业银行株洲分行副行长接受采访时,曾详细回应事发过程,称老人女儿陈某未告知老人身体情况;网点告知可以上门服务,也可直接将钱打到医院,陈某未表态;网点告知可将老人带回休息,由老人女儿留下办理,被拒绝。
对于上述银行回应,彭先生表示“不再追究了”“我们准备赶回老家去了”。
银行回应:
没要求病人来网点
家属拒绝带老人回家休息
15日,极目新闻、澎湃新闻等多家媒体先后报道了农行株洲分行负责人相同的回应内容,称未要求病危病人到网点办理业务。
回应称,株洲分行第一时间开展善后处置,做好家属沟通,并配合公安调阅监控资料。经初步调查得知,5月14日下午,客户彭女士(62岁)的大女儿陈某带着彭女士的定期一本通及两人身份证到柜台支取定期存款,连续三次输入密码错误后,陈某表示会带彭女士本人来网点办理业务,但并未和工作人员说明彭女士的身体情况。
16点09分,彭女士大女儿陈某、小女婿推客户本人到达网点,我行员工发现彭女士双目紧闭,状态不佳,与其沟通也无应答。网点立即引导客户到柜台绿色通道,启动特殊流程,并告知陈某这种情况其实可以上门服务。内勤行长表示在客户处于急救紧急状态时,也可以直接将钱打到医院进行救治,陈某现场未表态。
16点36分,家属表示已不打算送老人去医院,要求直接支取存款用于办理后事。内勤行长再次告知可以由大女儿陈某留下办理,让小女婿带老人先回去休息,客户予以拒绝。
在等候过程中,亲属发现彭女士状态不佳,拨打120急救,后抢救无效离世。
另有媒体报道称,银行知情人介绍家属在老人去世后,在当晚10点多完成了取款。
家属回应网友“碰瓷”质疑
要求查看监控“证明我们的说法”
封面新闻记者注意到,不少网友由此质疑,老人家属有“碰瓷”嫌疑。
15日晚,曾在网上发帖的老人侄子彭先生告诉记者,老人偏瘫多年,糖尿病严重,一只脚因糖尿病而截肢,另一条腿前不久摔骨折,在当地医院治疗效果不佳,于是办理了出院,原打算取钱后转入某知名骨科医院。
“我的表妹陈某常年照顾老人,经济情况不好。老人让她带着身份证、存折去取钱。不知道是老人说错了,还是表妹记错了,三次输入密码错误,账号被锁了。”彭先生说,此时工作人员提出需要存折本人前来人脸识别。
彭先生坚称,表妹明确告诉了工作人员,老人病情重,不方便到场,“只是没具体告诉详细的糖尿病、偏瘫、骨折这些病症。工作人员没有告知有上门服务的政策。”
彭先生表示,陈某是农村妇女,没有详细补充病情,也没有追问解决办法,就按要求回家把老人推到了现场。“老人长期偏瘫,只能摇头点头回应别人,人脸识别失败了,就现场搁置了。”
银行回应中称,发现老人状况后,告知陈某可以上门服务,也可直接将钱打到医院进行救治。
对此,彭先生称:“银行当时没提出上门服务,是让家属去医院开具情况说明,可以把钱打给医院。但老人已经从前一家医院办了出院,后一家医院还没入住,开不了情况说明。”
彭先生称,他是老人去世后接到电话才赶到现场,上述信息是表妹转述的,表妹在下午与银行会谈过程中也是这样讲述的。“我要是知道,是不会同意把老人带到现场的。为这件事,我还把表妹骂了一顿。”
彭先生表示,老人去世后,家属准备先为老人办后事,再处理取款事宜,“是工作人员说马上就好、马上就好,到晚上10点多把钱取了出来。”
针对网友“碰瓷”质疑,彭先生表示老人是心源性猝死,家属带老人去银行之前并不知道老人会去世。“他们可以说我们碰瓷,现在警方也在现场,我们申请查看监控来证明我们的说法。”
媒体评论:10万慰问金是家属碰瓷还是银行逃责
网友此前爆料,其病重姑妈因就医急需取款,被要求老人本人到场。最终,老人在银行门口离世。银行回应称,家属三次输错密码后,既未告知老人身体状况,后续还拒绝了“带老人回家休息”等相关建议。双方各执一词,关键细节在“罗生门”中愈发扑朔迷离。
和解后,舆论陷入撕裂。有网友指责家属“碰瓷”,认为老人离世与银行无直接关联,家属拿这10万元不合理;有网友则觉得银行用“慰问金”是在模糊边界,逃避直接承担责任。
对此,现代快报发表评论称,从目前大家关注的程度可以看出,已经不是给予和接受“10万慰问金”就能画上句号的。“达成和解”看似定分止争,但网友心头的疑云并未被廓清。疑惑之处在于,一方面,家属究竟是否有提前告知银行老人身体情况,在银行提醒后,是否拒绝了带老人回家休息?另一方面,银行是否提前告知有上门服务,是否严格遵循行业规范流程、是否存在工作疏漏?这需要相关部门彻查真相。否则,逝者家属或将长期背负“碰瓷”的非议,银行也难免陷入“花钱消灾”的舆论漩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