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永州讯(通讯员 何嘉怡 张一希)道县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近年来,道县创新构建“天地人”立体防护体系,通过科技监测、森林生态修复、专业巡护等综合措施,为候鸟迁徙提供安全保障,探索出山区候鸟保护的新模式。
走进道县桥头候鸟保护监测站,工作人员正通过智能监测系统观看当前保护区内各个监测点传来的实时画面。巡护人员携带望远镜、长焦相机等专业设备穿行在鸟道间,细致观察候鸟种群动态,定位栖息地点。通过“电子眼+人眼”的双重监测,实现对千年鸟道24小时不间断的守护。
“我们通过建立候鸟保护视频监测系统、无人机巡航、保护站工作人员日常巡护相结合的‘天地人’立体监测网络,实时捕捉候鸟的飞行轨迹、觅食区域,同时有效监控保护区内的人为活动情况,以帮助我们制定更精准的科学保护方案。”道县林业局桥头候鸟保护监测站站长何运辉说。
为打造更优质的候鸟栖息环境,筑牢千年鸟道生态屏障,道县桥头国有林场近年来持续推进生态修复工程,通过科学规划实施林相改造、植被恢复等项目,逐步构建起多树种搭配、乔灌草结合的立体森林生态系统。林场在重点区域设置生态廊道,将分散的栖息地有效连接,为迁徙候鸟打造出集停歇补给、隐蔽休憩、安全越冬于一体的生态驿站。
“桥头国有林场自2023年以来,林下造林3000亩,提升森林生态系统质量,为候鸟提供适宜的栖息、觅食和繁殖场所。2024年,我们还为4个分场配备了八台摩托车,用于保护野生动物巡逻巡护和日常巡逻。除此之外,分场护林员还会不定期地进行日常巡护工作,切实做到山有人管,林有人护,火有人防,责有人担。”道县桥头国有林场党委委员副场长欧清说道。
随着桥头和白马渡两处智能化监测站建成投用,道县已构建起“前端监测+动态巡护+应急救助”的全链条保护体系。在迁徙高峰期,专业队伍实施24小时值守,同步开展巡护监测、伤病救助等工作,全程护航候鸟迁徙。同时,保护站还联合村干部、志愿者组成宣传队,走村入户宣讲野生动物保护法规,让“人鸟共生”理念扎根群众。
“接下来,我们将持续认真做好候鸟巡护值守工作,确保候鸟安全迁徙,进一步开展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对候鸟保护站工作人员加强培训,切实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道县林业局森林资源和自然保护地管理站长郭学远说。
近年来,道县高度重视环境和候鸟保护工作,通过修复森林生态、智能巡护、常态开展“三清”行动等措施,持续推进鸟类种群保护工作。候鸟迁飞通道、越冬地、停歇地生态质量有效改善,盗猎等破坏鸟类现象明显下降,滥食鸟类等野生动物的陋习得到有效遏制,维护候鸟迁飞越冬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