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州市举行了“低空医疗”应用场景发布活动。这一创新举措标志着福州市在医疗救援领域迈出了新的步伐。“低空医疗”将利用低空飞行器,快速响应紧急医疗需求,缩短救援时间,为患者争取宝贵的生命时间。在城市的高楼大厦和复杂地形中,低空医疗能够突破地面交通的限制,迅速抵达事故现场或偏远地区。这不仅提升了医疗救援的效率和覆盖范围,也为福州市民的生命安全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展现了科技与医疗的完美结合,将为城市的应急救援体系带来全新的变革。
福州市“低空+医疗”应用场景发布
鼓楼在全省首发两条常态化医疗多场景航线
高楼丛林间,一架无人机闪烁着指示灯,平稳地朝着医院飞去,机上搭载的是挽救生命的关键药物……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幕。19日,福州市“低空+医疗”应用场景发布会在福州软件园举行,两条全省首发的常态化医疗多场景航线在鼓楼区开通,分别为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鼓楼院区至金山院区、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于山院区至旗山院区。
福州市“低空+医疗”应用场景发布会在福州软件园举行。记者 池远 摄
16日上午10时,协和医院于山院区红砖楼顶,一架搭载着急救血清及相关急救用品的六旋翼航空碳纤维材料无人机起飞,沿着公路、河道飞行,12分钟后降落在鼓楼区疾控中心,比交通高峰期传统运输方式节省超一半的时间。
这是福州市“低空+医疗”项目的首次试飞。从协和医院于山院区至旗山院区的常态化医疗多场景航线,同样有着高效率。
“在道路拥堵的高峰期,从于山院区到旗山院区,地面行驶时间需要50分钟,而无人机运输只需要20分钟。”协和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叶钦勇说,医疗急救分秒必争,该院将联合血液中心、疾控中心、全院各院区及全省49家医联体单位,构建低空医疗救援圈。
对于拥有多个院区的医疗机构而言,标本、文件、药品的转运常依赖车辆,成本高且效率低。“无人机的应用解决了这一痛点。我们试点在院区间建立无人机转运航线,15分钟即可完成标本运输,1天内可根据需要多次往返,效率较传统方式可提高10倍以上。”省立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陈刚说。
医疗物资打“飞的”安全吗?“常态化医疗多场景航线使用的六旋翼航空碳纤维材料无人机可以运载血液、疫苗、检测检验试剂、药品,以及紧急救援、应急救助的物资。”鼓楼区副区长陈望青说,这款无人机最多可搭载10公斤医疗物资,满载情况下的最大飞行速度为每小时54公里,最长飞行时间为36分钟,可抗6级风力。
同时,鼓楼联合中航金城打造福州市低空一体化综合监管服务平台,并集聚移动、联通、电信等通信领域龙头运营商,建成18个5G—A基础基站。鼓楼还拟定了工作导则,对“低空+医疗”服务场景进行全流程管理。
“两条常态化医疗多场景航线已进入半年的试运行服务阶段,其间不会给老百姓增加费用负担。”陈望青说,“低空+医疗”项目设计了100条低空医疗航线,将分批分期运行,涵盖40多家医疗机构。目前已实现协和、省立、附一、市中医院、鼓楼区总医院等5家医疗机构之间的试飞。
随着福州市“低空+医疗”应用场景正式发布,鼓楼区与运营方、医疗机构、金融机构、运营商签订多项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推动“低空+医疗”在技术创新、场景应用、产业协同等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
鼓楼区主要负责人表示,将以医疗等领域为突破口,加快建设“低空+”新型基础设施,吸引更多低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落地,推动海洋渔业、城市配送、教育研学等更多低空场景从“小众试点”变为“大众体验”。(记者 莫思予 通讯员 彭辉)
上一篇:丝路奇遇,青春快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