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提供一些关于“百年黄云涛厝”的具体信息呀,比如它的位置、建筑风格、曾经的历史背景等,这样我才能更准确地进行 200 字左右的描述呢。
百年黄云涛厝重绽“芳华”
采用传统材料和工艺,最大限度保护文物本体
黄云涛厝航拍图。
近日,位于高新区南屿镇流洲村的黄云涛厝文物修缮工程通过验收,这座承载着百年历史记忆的民国建筑,重新绽放出历史与艺术的璀璨光华。
百年古厝:
镌刻时代印记的建筑瑰宝
黄云涛厝毗邻水西林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为烟叶富商黄云涛(又名黄鸿涛)所建。民国初期,黄云涛花重金购地,盖起火墙包厝,该厝建成后由其家族与子嗣居住。
黄云涛厝占地面积1286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200平方米,堪称高新区现存规模最大的民国建筑,现为高新区不可移动保护文物登记点。
古厝坐东朝西,融合传统与西洋风格,封火墙二坡顶、穿斗式木构架延续福州传统民居形制,西洋式砖砌外墙与西式露台门楼、瓷瓶护栏则彰显近现代西式建筑之美。
主座面阔五开间,门头房进深五柱,正大门内为插屏门,后座设轩顶,进深七柱。木、石地板架空,高约2.5米。房屋从瓦作、石作、木作等不同角度反映了当时建筑的科技水平和生产水平。其中斗拱、雀替、看架等装饰构建以多层浮雕、透雕等工艺精雕细琢,既展现福州古民居的工艺水准,又保留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极高的艺术价值、观赏价值。
匠心修复:
最小干预原则下的历史还原
2024年2月修缮工程启动后,高新区文旅局和南屿镇多次组织文物专家团队实地勘察制定专项修缮方案。
黄云涛厝修缮项目现场负责人介绍,整个项目不仅包括古厝建筑的保护修复,而且还在修缮过程中搭建了数字化信息库,每个建筑构件都有标明位置的编码和照片等信息。
“在修复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守最小干预原则,在保证古厝建筑结构稳定安全的基础上,采用传统材料和工艺做法,合理利用修补过的老构件,最大限度保护文物本体,尽可能真实完整地保存建筑的历史原貌和建筑特色。”高新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说。
黄云涛厝修缮项目是高新区开展古建保护工作的缩影,也是加强古厝保护利用和城市经济融合发展的积极探索。这座百年古厝的重生,既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城市文化根脉的永续传承。(记者 肖远强 通讯员 谢晖玉/文 福州高新区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