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高效生命救援助力“车轮上的安全”

原标题:用高效生命救援助力“车轮上的安全”

评论

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日前印发紧急通知,提出要清醒认识当前防灾减灾救灾面临的严峻复杂形势,全面做好汛期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处置工作,做好人员搜救、工程救援、医疗救治等各类应急处突力量准备。出行平安、遇难时能及时获得救治,是人们朴素的愿望。持续探索最优解法,用更高效、更有力度的生命救援保障“车轮上的安全”,需要各方力量凝聚合力、用好资源。

公开数据显示,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7多万公里,高速公路车流量每年高达几十亿辆。加强高速公路急救能力建设,关乎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近些年,许多地方的医疗卫生工作将高速公路救援提速作为一个着力点。在此过程中,我国的院前急救体系持续发展完善,“上车即入院”等模式挽救了许多生命。高速公路已成为医务人员不再陌生的战场,置身其中,新课题也迎面而来。

课题之一,高速公路应急救援涉及高速营运管理、交警、医疗、消防、安监等多个部门,需要协调的头绪多、难度大,容易因现场组织与管理工作不到位、不高效,影响医疗救援工作的开展。诸多研究建议,以深化“共建共治”为着力点,在各部门之间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交警、消防、医疗等重要参与部门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提高救治效率。

课题之二,发挥医疗卫生领域专业能力,实现高速公路医疗服务拓展。驾车者的身心状态对行车安全影响很大,如心脑血管疾病突然发作会产生不可控的意外。近期,河南省卫生健康委、河南交通投资集团共建“健康河南·安心高速”志愿服务健康驿站,健康驿站提供健康教育、健康监测、应急救援等健康服务,重大节假日和春运期间由当地医疗机构派出医务人员值守驿站。“打包的服务”带给行路人更多安全感,与之配套的工作保障、激励机制如何跟进,显然也需更多关注。

课题之三,新视野带来新启示。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气温和降雨对‘120’急救和入院的影响研究”项目,对广东省深圳市的医疗急救数据、气象数据进行对比后发现,降雨和气温是急救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如,降雨效应持续5个小时,每1毫米降雨导致急救时间延迟9.01秒;气温低于19摄氏度时,每降低1摄氏度,急救时间延迟1.68秒。把气候、地理、水文等因素纳入医疗急救视野并搭建工作机制,“再快一点”也将有路径可循。

保障“车轮上的安全”,医疗急救工作以疾奔的姿态从未缺位。面向未来,更多的安全感可期。

直面健康热点

分享真知灼见

评论投稿邮箱:mzpljkb@163.com

文:健文(媒体人)

编辑:秦明睿

校对:马杨

审核:管仲瑶徐秉楠

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点击“阅读原文”或访问yuanben.io查询【4UYTXL4H】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