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在济南过大年|济南“职业赶集人” 的一天

“泉”在济南过大年

  在几代人的记忆里,赶了年集才算过年。年集作为特别的存在,承载着人们对于年的回忆。在集上,不仅可以看到熟悉的乡邻,还有那些专业的集市商贩,他们也被称呼为职业赶集人。他们以日历为指南,熟记每个大集的日子,以固定摊位为家,吸引着一波又一波的老顾客。

“泉”在济南过大年

  济南十六里河大集

  “赶紧把货都装上,年集来的人多,能多卖些。”在凌晨四点的微光中,济南市历城区仲宫镇东泉泸村的龚希军家中灯已亮起。尽管天色尚暗,但他和妻子已开始忙碌,准备将货物装车前往十六里河大集。春节临近,年集吸引了众多赶集人,龚希军希望借此机会多卖些粮食。他们一家的热忱和努力,是这个季节市场活力的一个缩影。

  “十六里河大集每逢农历五、十开集,过年前更是热闹。”50多岁的龚希军赶了10多年的大集,如今的他,已经习惯了在夜色里开始奔波忙碌,赶大集摆摊卖粮食。

  “过去凌晨3点就得起床,因为摆粮食摊跟别人的还不一样,需要一个一个袋装好摆上,花费时间长,晚了俺的车就进不来了。”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赶集人的旺季也到了,这段时间的龚希军也变得更加忙碌。到了大集上,天刚蒙蒙亮,龚希军算来得早的。和前来赶集的商贩们打完招呼他就忙碌起来,支摊、铺货……一气呵成。一切准备就绪后,他和妻子在集上买了点早饭匆匆吃完,又赶紧忙碌起来。

“泉”在济南过大年

  龚希军的粮食摊位

  随着冬日暖阳缓缓上升,市集逐渐热闹起来。各式各样的商品吸引着顾客的目光,吆喝声与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早晨九点刚过,龚希军迎来了第一波顾客,正式拉开了一天生意的序幕。“这个炒一炒再吃,还可以磨成面……”他的推销声中充满了对自己粮食的信心,也点燃了人们的购物欲。在他看来,在大集上卖货要靠品质和人缘,东西好回头客自然就多。

  上午十点,赶集高峰时段到来,正值年关,大集上年味十足,格外热闹。房玉平的马蹄烧饼摊前围着不少人,“都是自家手工做的,跟机器打的绝对不一样,你尝尝就知道。”她的小摊就在进入大集口的右侧,摊前赶集的人熙熙攘攘,讨价还价、跟熟人寒暄、装货、收款,这几件事情在这个上午一直不间断循环,房玉平沉浸在这浓浓的烟火气中,忙碌又快乐。房玉平家住槐荫区,从十六里河开集就在这里卖烧饼。她告诉记者,她们有个集友群,哪里热闹有活动,群里都会相互告知。“我的烧饼在集上卖得可快了,分水岭、兴隆这几个集我都转悠,哪里人多去哪里。”

  按照往常惯例,到中午十二点,大集上的人就该散去了。但年集不同,寒冬腊月,年集作为一年中最赚钱的节点,持续时间更长,销售流水更大,很多商贩到下午甚至天傍黑才收摊。

“泉”在济南过大年

  房玉平的烧饼摊

  下午两点半,房玉平踏上了回家路。这次大集她的烧饼卖了个精光,这让她十分有成就感。“年集就是热闹,算是闻着年味了,人也多,今天的收入不孬。”收了摊,日历就又翻过一页,房玉平这些职业赶集人,明天又将奔赴另外一个大集。“明天分水岭年货大集第一天,人肯定不少,我得回去多准备点烧饼。” 房玉平说。

  黄河大集是山东人迎接春节的重要平台,也是游客体验黄河文化、感受传统节日气氛的好地方。集市上不仅展现了当地的物产,也展现了淳朴的民风和乡土文化的魅力。随处可见的笑脸和热情的交流,让每一个到访的人都能深刻感受到年味儿和人情味儿,这正是“黄河大集”独特的风情所在。(来源:农村大众客户端)